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破骨细胞的研究发展

2022.4.20

自从它们于1873年被发现以来,关于它们的起源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论。三种理论占主导地位:1949年至1970年流行结缔组织起源,认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属于同一谱系,成骨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破骨细胞。经过多年的争论,现在很清楚这些细胞是从巨噬细胞的自我融合发展而来的。1980年初,单核细胞吞噬系统被认为是破骨细胞的前体。破骨细胞的形成需要RANKL(核因子κβ配体的受体激活剂)和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存在.这些膜结合蛋白由邻近的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产生,因此需要这些细胞和破骨细胞前体直接接触。

M-CSF通过其受体在破骨细胞上发挥作用,c-fms(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导致酪氨酸激酶Src的二级信使激活。这两种分子的所必需的破骨细胞形成和广泛涉及在分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来源的细胞。

RANKL是肿瘤坏死家族(TNF)的成员,对破骨细胞生成至关重要。RANKL敲除小鼠表现出骨硬化和牙齿萌出缺陷的表型,以及破骨细胞的缺失或缺乏。RANKL通过RANK激活NF-κβ(核因子-κβ)和NFATc1(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细胞质,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性1)。在RANKL-RANK相互作用发生后几乎立即刺激NF-κβ活化,并且没有上调。然而,NFATc1刺激在结合发生后约24-48小时开始,其表达已被证明是RANKL依赖性的。

破骨细胞分化受到骨保护素(OPG)的抑制,OPG由成骨细胞产生并与RANKL结合,从而阻止与RANK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谱系,但成骨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