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一)

2014.4.30

120688_201404301356471.jpg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刘虎威教授

  来自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虎威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实时直接分析质谱离子化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报告。

  刘教授课题组近年来针对样品预处理、分离、检测技术、数据处理以及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报告中主要针对检测技术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一、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AMS)

  敞开环境下的离子化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抗污染、分析物不受样品类型,形状,大小的限制、样品基质影响小、与自动进样器联用、灵活耐用等优点。如果提高其灵敏度是一个关键问题。AMS有许多模式,刘教授主要针对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DART技术进行研究。

  二、DART离子化新技术

  为了提高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的检测灵敏度,发展了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和敞开式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两种方法,均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

  三、DART新应用

  DART技术可以应用于保健品违规添加西药的快速筛查、果汁饮料中多种植物激素的快速筛查、NPLC-DART-MS联用的手性分离、CE-DART-MS联用的抗基质效应、水中残留农药的快速检测、AMS成像、PANLDI成像、蓝细胞脂质组学活体分析等实际应用检测中。最后刘教授总结到:

  1、DART-MS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检测;

  2、Ambient PAMLDI MS和Ambient SALDI-MS增强了DART MS的灵敏度;

  3、DART-MS与LC和CE联用有显著优点,但检测灵敏度有待提高,定量最好用国内标法;

  4、兼有样品富集和信号增强功能的基质材料是一个发展方向;

  5、AMS可用于成像分析和活体分析。

120688_201404301356183.jpg

复旦大学化学系 杨芃原教授

  来自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杨芃原教授带来了题为《Explor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s by biomass spectrometry based proteomics with trans-omics》的报告。

  杨教授首先给我们报告了1985年至2012年HPP历程,HPP鉴定的蛋白质已覆盖基因编码蛋白的50%;HPP已处于拐点,即将开始飞跃式发展;技术上已经突破。这些都说明下一代蛋白质组质谱技术已经成熟。随后杨教授介绍了离子阱相关技术,在13年推出的高性能质谱,它是Q离子阱,C离子阱和轨道离子阱三个技术的串联。在2006年,创新C-离子阱,R=6万;在2009年,改变轨道离子阱结构,R=14万;在2013年,轨道离子阱复数傅立叶变换技术,R=50万。

  杨教授讲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产生染色体蛋白质组的大数据时,中国以色谱-质谱为核心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已经到了能够和基因组学一样产生可靠大数据的时代。

  蛋白质组质谱大数据还揭示了蛋白组学的中心法则。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蛋白质跨组学的定性信息;每种细胞表达RNA和蛋白的功能情况;组学的中心法则翻译和转录动态范围的比较。对于缺失基因的蛋白质,怎样找到缺失蛋白,可以从数据库中找线索。在胚胎、大脑、睾丸、小脑、和唾液腺等组织器官中由于很少有人研究,缺失蛋白很多未被发现。组织的特异性,仪器低灵敏度和蛋白的低分子量均能影响蛋白的被发现。比如1号染色体缺失的101条蛋白就与蛋白质检测技术限制相关。

  最后杨教授报告了蛋白质组学大规模检测两个阶段的概要分析,肽段发现的总个数有助于蛋白的发现,但由于蛋白数的饱和质谱效率极差受到限制;分析所识别的蛋白和mRNA丰度的相关性,杨教授总结发现新蛋白必须要有新的策略。

120688_201404301356184.jpg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 庄乾坤教授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带来了题为《浅谈分析化学创新研究》的报告。

  庄乾坤教授首先给我们报告了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化学十年发展状况和中国学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论文统计情况。随后庄教授讲到质谱分析的优势(与放射和荧光相比,它无需标记,直接获取未知分子的结构信息;与拉曼光谱相比,它灵敏度高;且有很大的选择探针的余地,更高的分辨率;它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和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

  在如何分析化学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方面,庄教授总结道:

  1.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后续资助要“绩效挂钩”;同等情况下与队伍挂钩;制药研究做得好,无论谁或无论在哪个单位都有机会获得资助。

  2.研究工目标。从分析化学的研究目标来说,我们一定要追求“3S + 2A”,3S 即Sensitivity,Selectivity,Speediness(灵敏度、选择性、速度);2A 为Accuracy,Automatics(准确度、自动化),这是分析化学永恒的研究主题。

  3.分析化学研究思路。我们必须首先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然后再围绕这个科学问题开展系列且步步深入的研究工作,这里必须克服那种提出一个方法找个对象验证一下,然后再提出一个方法,再找个对象试一试的研究思路。

  4.创新性研究三要素:引入物理学新概念与新技术;创建分析仪器与装置;瞄准公认的有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

  5.国际合作的原则是强强合作、平等互惠、以我为主。

  最后庄乾坤教授介绍了杰出青年基金评审过程:

  1.项目送审:项目打包、专家挑选、专家回避

  2.答辩推荐:学部名额分配、专家评审意见

  3.组织答辩:每个学科3位评委、专家回避到单位

120688_201404301356182.jpg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质谱专家 端裕树博士

  来自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质谱专家端裕树博士带来了题为《Fast screening of toxic substance in food, drug and their packing materials using the desorption corona beam ionization source》的报告。

  端裕树博士在报告中精彩介绍了岛津研发的解吸电晕放电束离子源(Desorption Corona Beam Ionization,DCBI) ,这一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快速检测离子化方法能够分析的目标样品包括大多数市面已知的农药产品、各类药物、环境VOC、以及食品添加剂等。DCBI能适应日本岛津LCMS-2020和LCMS-8030/8040来改善MS平台从而达到即时筛选的目的,在识别旧食油、区分假药,检测食品包装材料增塑剂等方面应用卓有成效,证明了该技术是帮助解决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等问题的利器。

  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二)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