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民日报:环保宣教要接地气

2012.5.31

  每逢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等环境生态节日,不少地方都会开展各种活动,进企业、进工厂、进校园、进社区,向群众宣传节能减排形势、环境政策法规和环境生态保护常识,环保宣教做得有声有色。但是,近年来,在某些地方,群众对环保宣传内容越来越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是环保宣教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不能回应群众关切。群众到底关心什么内容?笔者经常接触基层环保实际,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往往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重污染小企业为何不断治理却收效甚微、城区夜间施工为啥屡禁不止、信访举报问题为何不能及时解决等;当地环境污染的成因、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等问题,人们也比较感兴趣。

  群众关注的一些敏感问题之所以未能及时解决,主要原因是四个不够。一是一些基层政府和环保部门重视不够,缺少对民情、民意的分析研究。二是公开透明不够。一方面,有关部门对空气和水环境的监测数据,往往是内部掌握,很少对外公布。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讲得不够。比如重污染企业的治理,由于这类企业需要改造的力度较大,环保设施投入运行需要一个过程,治理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群众对此并不了解。三是环境法规、环保专业标准知识宣传不够。四是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协调配合不够。

  环保宣教应该加强针对性,围绕环境敏感问题解疑释惑。今年春节期间,河北省廊坊市抓住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将PM2.5的成因、市区污染主要成因等知识,逐一向群众公开宣传,使群众清晰地认识到PM2.5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汽车尾气、燃放鞭炮、煤炭燃烧等是PM2.5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别光是报怨,保护环境应该从自己做起。给群众一个明白,大家就能主动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要治宣结合、疏宣并举、管宣互动,切实把环境敏感问题宣传到位、解决到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基层政府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行动,治理与正面宣传同时推进,形成声势,求得实效。比如,对于居民区、校园、人群集中区内建设的通信塔、变电站,只要群众质疑辐射问题,就应当及时监测,并请群众参与监测,让大家知道实情,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恐慌心理,引导群众相信科学。对因各类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和举报,应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认真接访,及时调查,切实解决问题。对一时难以结案的案件,也要通过口头告知、送达文书、网上回复、公开宣传等形式,借助各种宣传渠道,全程发布举报案件的查处进展情况,防止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环境保护离不开群众参与,环保宣教的目的是广泛动员群众。群众有什么疑惑,有什么诉求和建议,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显然不行,只有多接地气,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号准脉搏,对症下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