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破碎红细胞检查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21.6.09

病例摘要

男性,35岁,主因“面部皮疹、多发关节疼痛1年余,发现血小板减少1月,意识障碍5天”入院。实验室检查:ANA1:1000,抗Sm,抗SSA、抗Ro-52、抗nRNP 均阳性,补体下降,血小板10×109/L,血肌酐678 umol/L,BUN32.1 mol/L,乳酸脱氢酶767 U/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33% (图1)。头颅MRI示:桥脑新鲜梗塞灶。入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梗死。

破碎红细胞

   破碎红细胞是指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由于外在机械损伤而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它被认为是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重要形态学线索。TMA包括两个主要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purpura, TTP)和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这两种疾病发病急骤,如未及时治疗,预后差,死亡率高。

    2008年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破碎红细胞工作组成立,并对破碎红细胞形态的诊断进行确定:1.形状不同的小片段:不规则三角形,边缘带棘或针角的棘形,小新月体型;2.盔状细胞;3.有角细胞:比小片段略大,有一对半圆形凹段膜分离的骨针;微球红细胞:小、圆形、高密度、深染,中心淡染区缺失,该形态只有在上面三种种细胞形态出现时才算阳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a purpura,TTP)

    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c,TMA),内膜下损害是TTP特征性的组织病理特点,可观察到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透明血栓,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肾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损伤。

病因

1.获得性TTP:获得性TTP主要由自身抗体引起。正常情况下,体内的vWF多聚体在流体剪切力的作用下,分子构型展开,ADAMTS13与其相应位点结合并将其降解为正常大小的vWF,vWF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Ⅰb/Ⅸ/Ⅴ结合,激活凝血功能,通过形成小的拴子达到生理性止血功能。TTP患者由于产生了抗ADAMTS13的自身抗体导致vWF多聚体水平升高,其与GPⅡb/Ⅲa及Ⅰb/Ⅸ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力,因此更易形成血栓。因此,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时变形、破裂的可能性增大,造成溶血性贫血,组织器官缺氧,患者常出现肾、神经系统异常。自身抗体主要是IgG,IgM、IgA少见,IgA出现预示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自身抗体中还包括不能使ADAMTS13失活的IgG 、IgM抗体。非抑制性抗体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抗体与ADAMTS13结合后,加快了机体对酶-抗体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或阻碍ADAMTS13与内皮细胞结合,因而无法降解vWF多聚体。

2.遗传性TTP:遗传性TTP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ADAMTS13基因位于9q34,含有29个外显子,目前已发现超过150种突变类型。突变多为错义突变(60%),小的缺失或插入(20%),还包括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最多见的两种突变为外显子29的单核苷酸插入,4143insA;外显子24的无义突变,R1060W。突变型ADAMTS13无法降解vWF多聚体,因此引起TTP。

实验室检查 

1.ADAMTS13活性检测:vWF多聚体:以纯化或重组的全长vWF或片段作为底物,体外条件下经胍-盐酸(或尿素)变性或者经涡旋后加入ADAMTS13酶切,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降解的vWF含量以反映酶活性。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vWF-CBA):将血清稀释后加入含有vWF的Ⅲ型胶原包被封闭后的酶标板内测定。

   快速肽测定(RPA):将可与ADAMTS13反应的最短的73个氨基酸作为反应底物,进行修饰,利用重组肽进行测定。

   荧光标记v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WF73):使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一种从D1596到R1668的73个氨基酸vWF底物并进行荧光标记,利用能量在不同位点之间的转换来测定ADAMTS13活性。

2.其他实验室检查:

(1)溶血性贫血:血涂片可见裂细胞,Coombs阴性溶血,间接胆红素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LDH增高。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功能:PT、APTT、FIB、D-dimer基本正常,一般无DIC。

(4)肾功能:血清肌酐增高表示出现肾功能损伤,可有微量蛋白尿和血尿。

(5)自身抗体:ANA、肌酐、血小板三项检测结果可作为ADAMTS13活性预判,为决定早期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并预测血浆置换效果。

(6)其他:补体水平在部分患者中有特殊变化,多为C3a、C5a升高,但仍处于研究中。                     

(7)补充检测:肝功、尿素和电解质、Ca2+、甲功;HIV、HBV、HCV;妊娠;CT 、MRI、超声心动、心电图。

诊断与鉴别诊断

TTP的诊断目前还是主要根据临床表现。Cuttorman诊断标准是满足两个主要表现+一个次要表现即可诊断TTP。主要表现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100*109/L。次要表现有:发热;特征性的神经系统症状;肾损伤。

鉴别诊断:HUS、妊高症、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严重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治疗

1.获得性TTP :

(1)血浆置换:在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后应立即进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可降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含量,并且能够补充ADAMTS13。1.5*血浆容量(60mL/kg)至少三天,后续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血小板大于150*109  至少2天后停止。可用冷上清CSP(vWF多聚体含量少)、新鲜冰冻血浆FFP、S/D处理的混合血浆SDP(减少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减少过敏反应可能性)。

(2)利昔单抗:应在确诊获得性TTP后立即开始,因血浆置换导致药物浓度降低,因此可3-4天服一次药,可预防复发。

(3)糖皮质激素:第一次血浆置换后静脉注射1g甲强龙,连续3天。

(4)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治疗;中心静脉插管;HBV检测;补充叶酸;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2.遗传性TTP:由于遗传性TTP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因此不需免疫抑制剂。一般采用血浆置换,10-15mL/kg。另外,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进行血浆置换,最好选择SDP。

预后

未治疗患者死亡率约95%。血浆置换可大大降低死亡率,约10%-20%。一般来说,ADAMTS13严重缺乏患者对血浆置换效果好,但易复发。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与顽固性疾病和高死亡率有关。复发的机制可能是ADAMTS13-IgG-IC持续存在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IgA-IC激活MBL途径,导致内皮细胞激活,处于炎症前状态,促进血栓形成,造成复发。

对于TTP而言,在ADAMTS13活性检测还不能普遍检测的情况下,实验室重视红细胞碎片检查对该种血栓性微血管病诊断十分重要。该患者后经证实确实ADAMTS13活性减低,住院期间病情十分凶险,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激素、病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治疗后,终于病情稳定出院。实验室及时报告破碎红细胞出现为该患者早期诊断TTP,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