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概述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

2024.5.23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主要组分酮咯酸氨丁三醇是由左旋、右旋异构体组成的消旋体,其右旋S(+)异构体具有止痛作用。对酮咯酸氨丁三醇药代动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成人而言,其口服、肌注的生物利用度等同于静注。成人以推荐剂量按不同给药途径单剂量给药时,口服、肌注和静注的体内清除率不变。这表明成人单次和多次口服、肌注和静注给药,其药代动力学呈线形。加大给药剂量,体内血药浓度随之呈线性递增。

  1、吸收: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口服吸收率可达100%。但高脂食物能影响本品的口服吸收,使其血浆峰浓度降低,并使达峰时间推迟约1小时;制酸剂不影响本品的吸收。

  2、分布: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吸收后与血清蛋白结合率较高,在治疗浓度时可达99%。本品单剂量给药后,最大分布容积(ν β)为13升。

  3、代谢: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主要经肝脏代谢。排泄: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大约给药剂量92%的药物经肾随尿液排出,其中40%为代谢物,60%为酮咯酸原形物。还有大约给药剂量6%的药物自粪便中排泄。研究表明,正常成人(n=37)静注30mg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总清除率为0.030(0.017~0.051)L/h/kg。酮咯酸氨丁三醇左旋异构体的清除率比右旋异构体快2倍,且清除率与给药途径无关。这意味着左右旋异构体血浆浓度比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体内左右旋异构体之间,其构型几乎不能相互转换。酮咯酸氨丁三醇左旋异构体的半衰期约为2.5小时(SD±0.4),右旋异构体的半衰期约为5小时(sD±1.7),消旋体的半衰期在5~6小时范围内。

  4、积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健康人群(n=13)的实验表明,本品按临床推荐剂量每隔6小时静注给药一次,连续5天,其在第4次给药后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max在第1天和第5天的无明显差异。尚无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小儿、肾功能衰竭或肝病患者)药物积蓄研究报道。

  5、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仅根据单剂量给药研究数据,老年人(65~78岁)酮咯酸氨丁三醇消旋体的半衰期比年轻健康志愿者(24~35岁)长5~7小时。两组人群的Cmax几乎无差异。

  6、儿童:给予10名4~80岁儿童单剂量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平均半衰期为6小时(3.5~10小时)。儿科病人酮咯酸的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相当于成年人的2倍。尚无儿科病人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药动学研究数据。

  7、肾功能不全患者:仅根据单剂量给药研究数据,肾损伤病人酮咯酸氨丁三醇半衰期为6~19小时,其一肾损伤程度决定本品的半衰期长短。

  8、肝功能不全:7名肝病患者酮咯酸氨丁三醇半衰期、AUC和Cmax值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较没有明显不同。临床用药研究成年病人:对普通外科手术(矫形外科、妇产科和开腹手术)和口腔外科手术(智牙拔除术)具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采用双盲、单一重复给药、平行设计,研究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术后止痛效果。对照组选用哌替啶或吗啡肌注,或直接通过PCA泵静注。

  9、结果如下:接受短期治疗的患者,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或吗啡3天(少数病人5天),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的止痛疗效介于吗啡6 mg和12 mg之间,在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的第一个小时开始产生止痛作用。根据需要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时,其30 mg的止痛效果等同于一次或两次静注吗啡4 mg。且酮咯酸氨丁三醇比对照药哌替啶或吗啡的作用时间更长。很少有临床对照试验连续5天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因大部分患者只给药3天或更少。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与肌注相似,因为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AUC、清除率、血浆半衰期)相似。

  10、儿科病人:儿科病人单剂量肌注或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安慰组相比较,可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这证实了酮咯酸对儿科病人具有止痛疗效。联合阿片类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表明,酮咯酸氨丁三醇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时,可大大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联合用药止痛效果更明显。这种联合用药对可能有阿片类药物并发症的病人是有效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