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白蚁“大军”复工?专家:无需恐慌

2022.6.01

  近两日,“上海白蚁”登上热搜。不少市民反映,路灯下、夜市中、纱窗上……白蚁分飞,成群的白蚁令不少市民恐慌、担忧。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此番上海白蚁“大军”缘何爆发?这种“无牙老虎”危害几何?如何科学防治?《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明虫易躲 暗穴难防”

  伴随着上海解封,该市成群出现的白蚁也被刷屏。甚至连网红体育博主刘畊宏位于二十几楼的直播间也没能幸免。

  “这轮白蚁并不是首次出现。10年来,上海地区每到这个季节都会有很多白蚁分飞,这是白蚁成长中的关键一步。”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据介绍,白蚁蚁巢形成后期,一部分个体形成繁殖蚁,到了一定时间段,在温度、气压、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就会大量朝外分飞,寻找配偶,进行繁衍。在上海,四五月份是白蚁分飞的高峰,二三月份有时候也有。

  “白蚁暴发是气候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全国白蚁防治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胡寅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发展,虫害整体呈增长趋势;同时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植被丰富度大大提升,绿化带、草坪等寄生环境增多,白蚁容易筑巢和扩散。

  很多上海市民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此轮白蚁的破坏性。

  对此,胡寅表示,从防控角度讲,需要尽可能在白蚁未成熟之前尽量杀灭掉。分飞出去的白蚁不会再回归原来的巢穴,雌雄配对后,可以成为新的蚁王、蚁后,形成新的白蚁群体,蔓延扩散。木质建筑和设施是白蚁危害的重点对象,可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尽管如此,殷海生表示,对白蚁分飞也“无需恐慌”。因为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个体繁殖量大,并不代表成熟个体生存率会很高。

  据介绍,白蚁新群的繁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天气(如下雨、刮风、干旱)等自然条件就会淘汰一大部分;繁殖蚁飞出蚁穴后如未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如木材、土壤缝隙),很多会死亡;自然界鸟类、蛙类等动物也会吃掉一大部分,因此整体存活率不到10%,有时甚至低于2%。

  “市民看到的灯光下白蚁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繁殖蚁本身有趋光性;同时它们会产生信息素,吸引同类白蚁。有时数量多了,信息素浓度高了,就会给人带来不适感。”殷海生说。

  上海沪北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专家张锦也向本报表示,分飞的白蚁不仅成活率很低,也较容易诱杀。例如利用趋光性将其诱引至灯下的水盆中杀死。

  不过,白蚁防治的难题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张锦介绍,上海市共有54家白蚁防治公司,他所在的公司一年就会给1000多户人家治理蚁患。

  “上海市白蚁隐蔽危害常年存在,尤其是在低层楼房(如木地板、门框下、靠墙家具),容易出现集群。”他说,“少量的散白蚁一开始不注意,等看到大量成虫出来活动为时已晚,很多人家里的木门框手一碰就破。一排房屋只要其中一间发生了白蚁,其他的房屋也难逃损伤。”

  “无牙老虎”繁殖力超强

  白蚁号称“无牙老虎”,对木质建筑、古树等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其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钢筋水泥,减少一些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几年前,广西南宁永和大桥、桃源大桥两座钢筋水泥桥都曾遭白蚁侵蚀。

  “作为生物‘金字塔’最底层的物种,昆虫具有‘三最’: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殷海生说,白蚁作为昆虫纲一员也具备其中一些特点。

  据介绍,全球白蚁有3000多种,中国400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向北可以到达吉林。其中为数不多的物种可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侵入上海的主要包括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

  白蚁雌雄配对成功后,进入合适条件就会迅速繁殖,一般刚开始蚁后产卵量不大,但后期的蚁后每天都会产卵,一天可产1000~2000枚卵。

  “分飞现象一般都来自大巢穴,在上海地区类似巢穴需要五年左右形成,而在更热的地区仅两三年就会形成。”殷海生补充说。

  “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蚁王、蚁后、工蚁、兵蚁、幼蚁等品级,不同种类白蚁巢群内个数数量差异较大,黄胸散白蚁巢群内一般存在几千到几万个个体,而台湾乳白蚁巢群内个体数可以达到几十万至上百万,庞大的生物量对于建筑破坏能力非常强。”胡寅表示。

  据介绍,白蚁个体寿命根据品级不同也存在差异。例如工蚁从卵到幼蚁、成体、死亡,生命周期一般在两到三年,是一个白蚁巢群内的主要品级和危害源,可占巢群个体总数的90%~95%。蚁王、蚁后寿命可达十几年,甚至有报道蚁后寿命长达20~30年的记录,成为昆虫中的“高寿者”。白蚁群体就像一个王国一样,有着强大的生物迭代调控功能,不受外界干扰时,一个白蚁巢群寿命可以达到几十年。

  防治已见成效 无需“赶尽杀绝”

  据胡寅介绍,我国现代化白蚁防治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各类防治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以前的大面积施药到利用监测控制技术,治理理念也化“被动”为“主动”,治理成效整体向好。

  以起步最早的浙江为例,2019年对约1300个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全面调查,发现蚁害率高达80%以上,而完成防治村落的蚁害率已经控制在10%以下,使一批古建筑得到保护,接下来将进一步消除隐患。

  据介绍,目前,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区,新建房屋在建造时必须进行白蚁预防处理。通过药物屏障技术、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等手段,在建筑周围形成有效的保护带,防止白蚁进入建筑危害。

  “蚁穴具有隐蔽性,且白蚁数量庞大,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冰山一角’,采用白蚁监测控制等新技术进行定期检查监测和灭杀控制,可以达到长效保护的作用。”胡寅说。

  其实,白蚁并非“蚁”,和蟑螂是亲戚。

  殷海生介绍,在昆虫纲中,蚂蚁属于膜翅目蚁科,是由早期的蜂类进化而来。而白蚁最初被划分为等翅目,近10年来,科学家发现白蚁和蟑螂从进化角度起源自同一支,就将其从等翅目归入到蜚蠊目中。但由于白蚁和蟑螂从形态到消化木质纤维的特点有很大区别,也有昆虫学家仍将其归入等翅目。

  尽管分类学上仍存在分歧,殷海生认为,白蚁究竟是害虫还是益虫却会随情景相互转化。白蚁和蟑螂尽管为人类所不喜,但都是生态学上的分解者,分解朽木或动物尸体供植物和微生物使用,贡献了一份力量。另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也要从自然界借鉴经验。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30多种中药与昆虫相关;治疗溃疡和烫伤的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就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

  “白蚁和蟑螂都是非常古老的昆虫,3亿多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它们诞生得比人类早得多,适应地球环境的时间长得多。无论是白蚁还是蟑螂,都被人划分为害虫,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人类强加给它的。”殷海生说。

  像消灭苍蝇、蚊子一样,人类所采用的杀虫剂、绝育等手段不可谓不“毒辣”,但从生态角度看,殷海生表示,这些越是分布广、出现时间久远的物种,要让它完全灭绝可能性不大,“最好是能够把有害因素压到最低,限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把白蚁当做宠物饲养。对此,殷海生表示,当前学校教育活动生物课也偏少,饲养昆虫等宠物有利于青少年观察生物,探究自然。但同时应拒绝饲养外来物种,否则一旦逃出,可能会给本土生态带来威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