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时候不记事?这时候才关键

2016.7.22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爸老妈在津津乐道你的童年往事,但你却完全没有印象。实际上,在两岁到四岁这段时期我们形成的记忆很快就会被忘掉。这个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幼儿期失忆(infantile amnesia)。

  既然留不下什么记忆,那这段时期是否就无足轻重了呢?纽约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两岁到四岁是婴幼儿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大脑功能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在上幼儿园之前儿童大脑就需要获得充足而且健康的刺激,”领导这项研究的Cristina Alberini解释道。“缺乏这样的刺激,神经系统就有可能无法正确发展学习和记忆功能。”

  研究人员对出生17天和出生24天的大鼠进行了比较。17日龄的大鼠相当于三岁左右的人类,这个时期的情景记忆(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会很快被忘记。24日龄的大鼠相当于六至九岁的人类,它们已经可以形成和保留长期记忆了。成年大鼠能像人类一样记得自己在特定地点的不愉快经历,避免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研究人员将测试用的盒子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安全区,一个是电击区。他们先把大鼠放在安全区,让其背对分隔不同区域的门。十秒钟之后这扇门自动打开,大鼠可以由此进入电击区。一旦大鼠走入电击区,足部就会受到温和电击。

  研究显示,17日龄的大鼠存在幼儿期失忆现象,它们被电击后能学会不去电击区,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一天后它们就会再次进入电击区。而24日龄的大鼠能够持续保留电击记忆,长时间避免进入这个地方。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电击经历其实在幼年大鼠大脑中已经留下了痕迹。等这些大鼠长大些以后用特定线索提醒它们,它们可以回忆起当初的环境和足部电击。这说明幼年大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潜在记忆,幼年经历虽然没有被牢记,但还是能够影响大鼠成年后的行为。

  为了揭示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对大鼠脑部的海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前的研究显示,大脑编码新的情景记忆需要海马体。现在研究人员证实,如果大脑的海马体失活,幼年大鼠就无法形成潜在记忆,长大之后它们面对提醒也没什么反应。

  这项研究表明,“关键期”机制是建立幼年记忆的基础。关键期是指一种特殊的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在这个阶段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如果个体在该阶段没有获得适当刺激,日后就很难发展出相应的功能。举例来说,视觉和语言能力就是基于关键期的功能。

  研究人员指出,情景学习也有一个关键期,海马体在这个阶段学习如何有效处理和储存长期记忆。幼儿大脑需要通过学习来接收刺激,这样它才能练习记忆形成。没有这些经历,神经系统的学习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都有一些希望珍藏一生的宝贵记忆,但科学家们发现,新长出的一茬脑细胞可能会将这些记忆抹去。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大脑海马体的新神经元形成会破坏之前获得的信息。海马体是大脑中与记忆形成有关的区域,在人类、小鼠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一生中,海马体始终有新神经元在形成。(更多详细信息参见:Science告诉你,我们为什么会遗忘过去)

  一岁以前婴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那么这种睡眠模式是否与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水平有关呢?科学家们发现,白天的小睡能帮助婴儿巩固记忆,记住新学习到的行为。Ruhr大学和Sheffield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对婴儿的陈述性记忆进行了评估,发现婴儿式睡眠对于发展陈述性记忆极为重要,比如记住事实、事件和知识。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前不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BC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精确诊断了一些智力障碍背后的遗传疾病,发现了与已知疾病有关的新基因、新体征和新症状。这一突破性成果五月二十五日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首次展示全基因组测序能够改变智力障碍儿童的一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