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1.6.10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过纤维溶解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继发纤溶亢进和血栓形成。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临床上对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需求越来越大。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半定量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目前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近30种,其中20多种均为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每个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其参考范围浓度<0.5mg/L。血浆标本用3.2% 枸椽酸钠(10^9 mmol/L)蓝色真空抗凝管采集,按1:9采集新鲜静脉全血至真空管2ml刻度处,标本采集后1h内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并检测。

骨折患者由于骨结构受到破坏性挤压,使髓腔内容物进入血液,血管内膜也受损伤,血管壁完整性受到损伤后启动凝血和纤溶系统,炎性介质同时也释放,血液凝血系统被激活,从而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以及长期卧床及制止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D-二聚体是骨创伤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敏感监测指标,特别是检测患者手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发生DVT预警和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D-二聚体最大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DVT和肺栓塞(PE)。D-二聚体在诊断高凝状态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4%~100%,由于 D-二聚体反映出的特异性并不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具体疾病中的表现,而是针对有凝血和纤溶过程的这一大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所以D-二聚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外科手术后、严重感染、肿瘤、妊娠、产后、心血管疾病、溶血栓治疗、肝脏疾病和高龄人群均等可出现升高。

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常会导致形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首先,影响D-二聚体检测结果偏高因素还可能有患者采血前使用高血压药史、止血带扎时间过长、剧烈运动、月经期妇女、采血顺序不对、血细胞比容过高未增加抗凝剂、采血后未及时检测等。其次,排除是否有干扰因素,如类风湿因子、胆红素、肝素、血脂等,必要时应对标本进行前处理,消除干扰物质的影响。再次,检测过程中仪器的性能是否在最佳工作状态、标本是否合格、实验室人员操作技能水平高低等都有影响。

总之,血浆D-二聚体作为一项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其检测结果阴性有助于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由于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较低(即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假阳性率高,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或筛查项目。尽管其检测结果阳性不能用于诊断某种疾病,但仍提示患者体内存在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病理过程。只是上述情况可能发生在微循环中,而现在的检查技术尚不能直观的检测出微循环中发生的血栓形成过程,所以导致目前临床上不能合理的解释血浆D-二聚体检测阳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因此,当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可疑发生血栓形成时,应动态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患者体内不易察觉的微循环血栓形成事件,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