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实验室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纳米仿生传感器实验室

仿生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概况 仿生感知与控制是我所仿生感知与智能学科的两大研究方向之一。本中心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仿生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信息论等理论为指导,以微纳米技术、传感技术、人机接触交互与遥操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为手段,研究和研制一些

应用方向:仿生纳米传感器 化学与生物纳米传感器 真空微电子传感器件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1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筹建而成。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清洁制备技术。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计划&rdqu

应用方向:染料 纺织 化工材料 有机化学 催化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组建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5年1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9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天然药物 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 新药研发 分子药理学 核酸化学及核酸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药物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近二十多年来,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和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为我国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又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7年分别再次

应用方向:生物电分析化学 功能材料 生物分析 临床分子诊断 分子识别 药物与环境毒理分析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得到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和2008年两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评估。 实验室

应用方向: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 结构优化设计 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 复杂环境下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的试验、分析与评价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原国家教委于1993年12月批准在清华大学建设,原名先进材料开放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9月更名为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和2002年参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估结果均“A”。

应用方向:先进材料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金属材料 电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核材料 生物与仿生材料 环境材料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韦钰院士于1985年创立,1992年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授名为“吴健雄实验室”,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开放实验室,1999年升格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应用方向: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信息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纳米器件 分子器件 单分子检测 单细胞检测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设立催化新材料与绿色化工技术、无机材料与晶体工程和纳米电化学与敏感材料三个研究方向,由中科院院士万惠霖教授任所长,2004年建立浙江省固体表面反应化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被批准为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006年研究所成为独立的科

应用方向:绿色催化材料 应用催化 电化学 无机纳米 超分子化学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是我国开展非线性力学综合研究的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1995年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9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10日通过了科

测试服务: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 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 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

应用方向: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 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 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新材料领域, 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于武汉理工大学,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王占国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国

应用方向:新材料 能源转换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生物材料 功能材料

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的前身由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教授发起成立。历年来,在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例如在青蒿素的结构、全合成及反应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我国自主开发出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21世纪首选抗疟临床药物,并被广泛地使用;在天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利用

测试服务:天然产物研究

应用方向:天然产物研究 手性碳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高效手性催化剂 手性药物分子

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研究团队

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研究团队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实验室目前有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1人。在读博硕25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7人。是一支融合了化学物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网络生物药理学、微流控细胞生物芯片技术等多学科人才的研究队伍。主要依托于辽宁中医药大学质量分析实验室(国

测试服务:中药成分分析 中药材 中药材质量鉴定 中药

应用方向:中药 中草药 中草药学 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

西安交大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近年来,“功能材料高性能化,结构材料多功能化”成为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国防军工用器件服役条件苛刻,要求材料具有多种性能。多学科交叉、技术的集成和快速响应已经成为军工产品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多学科综合性院校组建国防实验室,实现结构/功能一体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于一体的工程仿生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原机械工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地面机械仿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3年开始对

理论与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早在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就组建了量子化学研究室,并于1982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在此之前(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

仿生机器人与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仿生机器人与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Laboratory of Biomimetic Robots and System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

仿生机器人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经由工信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和推荐,于2010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进行立项建设,2011年5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建设计划评审,2013年10月21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实验室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 

研究所简介: 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教师队伍拥有5名教授、副教授(含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面向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建设的需求,立足“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建设“海洋技术与装备”二级学科,依托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

融合医工系统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

      融合医工系统与健康工程实验室是北京理工大学获批建设的首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也是工信部本批次实验室中唯一一个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其主要依托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开展建设工作,重点着眼于高

北京大学医学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及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以核酸、蛋白、糖类和微量元素等内源性物质为基础,以医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为依托,围绕药物发现过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与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