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临床检验中标本采集时间的探讨

2021.5.10

1 合理确定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时间的必要性

随着临床医生对功能检查客观数据依赖性的增加,检验科必须提高检验质量,搞好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同时随着检测系统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质量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当前,各级医院都普遍参加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但临床检验结果仍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很多,除少数实验因素外,多数是实验室外部的非测定因素所致。从标本的采集、处理及送检过程等一系列事项,如其中一个环节注意不到,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检验操作过程中,标本是否真实是一个重要环节,即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比如标本采集时间不对,实验室质量再好,也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很多人认为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它是进行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只有临床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时间存在的问题

2.1 标本采集时间不对在一天之中,人的代谢总是波动的,其代谢率并非在一个水平,不同时间某些检验结果存在生理波动,如在进行WBC计数时,早上、中午、下午和夜间波动范围很大,为了反映患者的临床状态,标本采集应固定在某一时间,下次复查应于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检验结果才有可比性。但是现在很多医院对于患者检验时的标本采集时间不很重视,一般都是随到随检,基本不考虑患者的代谢情况,造成检测上的偏差。

2.2 标本送检不及时 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往往易被忽视。比如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使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谷丙转氨酶、ACP等结果降低,氨氯ALT等增高。多数酶类在温室中容易失活,如ACP在室温下容易失去活性,胆红素对光敏感,可被氧化成胆绿素。有些科室患者多,抽血数量多。夜班护士4~5时就开始抽血,待上班后送到检验科,结果常发生改变。因此,标本采集后应按要求及时送检。在送检过程中,应防止标本摇晃、振荡和污染。如有失误,应重新抽取标本送检,以免标本失去检验意义,延误疾病的诊治。

2.3 其他因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钾可随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高,血糖测定中,标本的久置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红细胞对葡萄糖的酵解时间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是绝对值的降低,而非百分比的降低,并且第1小时的下降值高于第2小时。因此,对生化标本应即采即送。

3 规范临床检验中标本采集时间的措施

3.1 合理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用作生化、免疫、凝血功能等检测的血液都应该在早上或上午采集空腹12 h后的静脉血。急症患者可以随时采集血液,但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意,并在化验单上标明“急症采血、餐后”等字样。心肌梗死的血清学检查应及时采血,因为这些生化指标大多在发病后2 h就开始升高,8—24 h达峰值,2~4 d恢复正常(LDH除外)。所以及时采血检查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心肌再灌注疗效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成年女子激素水平的检测应按检验项目的要求时间采集。用作血培养时应在患者发冷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30 min采集最好。还有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磷酸激酶,这三项指标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分别在发病2~4 h,5—12 h和6—9 h阳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根据检验要求把握采血时间,提高检验准确性。另外血培养采血时间应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未使用抗生素前或下次抗生素使用前抽血7—10 ml,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就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

3.2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

一般来说,检验与采血时间关系比较密切。血清钾离子(K+)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前者因为细胞内的钾随时间延长由细胞内渗出到细胞外而引起血钾升高,后者由于时间长细菌分解代谢而导致血糖下降。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血样采集后要尽快送检,血常规生化检测必须在1 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严格采样质控

采样质控目前在各个医院还没有全面展开,特别是基层医院,广大护理人员只重视治疗,忽视了检验样品的采集。采样质控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常用检验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容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医师、护士、患者应充分了解采样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避免影响因素的出现。通过检验人员在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一个准确、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

综合上述,检验标本采集时间对检验的影响很大,检验科应与采集标本的相关科室互相沟通,正确采集和按时检测,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以提高检验质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