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食品风波吹向东南亚 印尼照搬不实报道

2007.6.12

       新加坡拒买“中国有毒牙膏”

  5月下旬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和多米尼加报告所谓“中国有毒牙膏”事件以来,也引起新加坡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紧跟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步伐,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对约30种从中国进口的牙膏展开检查,发现所谓黑妹牙膏、黑妹钙牙膏和美加净牙膏含有化学物质二甘醇。当局在6月5日已发出文告,表示上述三种牙膏产品在新加坡售卖前,并未申报含有二甘醇,因此吁请公众不要购买和使用。

  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作为中国名牌“黑妹”牙膏系列产品生产商,广东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黑妹” 出现在新加坡市场感到不可理解,因为“黑妹”牙膏目前仅在中国大陆销售,从未在新加坡以及海外委托任何代理商。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猜测,不排除有人拿假冒伪劣产品到狮城销售。

  近日,还有西方媒体报道说,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市面上出现了中国生产的有毒口红。由于东南亚各国分布有大量华人,加之文化、经贸交流频繁,中国食品和商品在这些地区都有比较大的市场,然而在“关键”时期针对中国食品的一些报道,的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马来西亚报纸参与炒作

  事实上,除了对西方媒体的跟风以外,东南亚的某些媒体也曾炒作过类似“有毒花生”、“有毒罐头”这样关于“中国食品威胁”的主题。

  2006年春节前夕,马来西亚中文报纸《南洋商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名为《中国瓜子花生有毒》的文章,引发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恐惧。在一年之中最旺的销售季节里,中国食品销量一下猛跌三成左右。

  事件缘起于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年货质量检查报告中指出,广东市面出售的瓜子、花生、开心果等食品中,半数以上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报道出来之后,马来西亚政府很快出面澄清进口的中国瓜子、花生没有质量问题,代理商也表示在马出售的中国食品必须印上进口商的名称及营养成分,消费者在检查有关认证后可放心购买。但媒体报道产生的民心戒备已不可能马上消除。

  当时受到同样遭遇的还有中国产鲮鱼罐头。由于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2005年底查出部分中国大陆产鲮鱼罐头和澳门产腊肠含有超标孔雀石绿、花红粉的消息。马来西亚卫生部对24种中国鲮鱼罐头的样本进行化验,其中有3个样本的孔雀石绿和还原型孔雀石绿含量超标。

  经过媒体报道,鲮鱼罐头在马来西亚的销量猛跌九成,一些合格产品也受极大牵连,而曾占马来西亚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腊制品也因澳门腊肠的影响遭遇冷落。反观当地产品,乘着这机会在价格上浮10%的情况下,销量还增加了50%。

  其实,以上这些案例有的是媒体出于某种目的的炒作,有的是进出口标准不统一形成的误会,也可能是一小撮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一手造成。而事实上,只有客观、公正、合作,才能最高效地解决国际食品安全问题。

  印尼华人商贩冲出谣言重围

  为了避免当地媒体的不实报道给中国优质产品带来恶劣的影响,华人商贩通过召开发布会主动辟谣,并且成效显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叶平凡发自雅加达 对江玟良来说,5月31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正常情况下,每天能批发500箱以上的罐头食品,但是31号这天却连一箱货都没有发出去。”6月9日,这位厦门“古龙”牌罐头食品在印尼的代理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几年来,销售业绩头一次遭遇零纪录,《罗盘报》的那篇不实报道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