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推迟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分娩获益有限研究概要

2021.9.09

  对于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从择期晚期早产转变至早期分娩对重症监护时间、新生儿患病率或死亡率等新生儿结局影响甚微。该研究是根据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世界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得出的。


    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39周后分娩的婴幼儿结局有所改善,此后基于这一结果,产科分娩实践发生了变革。为了评价这种实践做法上的变革所造成的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及摩根斯坦利儿童医院的研究者们进行了本研究。他们对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历进行了审查,并将878名于2004~2008年间在一家三级医疗中心出生的婴幼儿的结局与124名在2010年(即实施变革之后)出生的婴幼儿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后一组婴儿出生时的平均胎龄(分别为37.8周vs.38.4周;P<0.01)及平均体重(2,975gvs.3,134g;P<0.01)显著增加,但在5分钟APGAR评分(8.5vs.8.6;P=0.11)、中位住院天数(14天[1~197]vs.16天[1~144];P=0.18)及新生儿死亡率(6%vs.11%;P=0.07)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主要研究者、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胎儿心脏病专家IsmeeWilliams医生表示,在2009年的论文发表之后,产科医生中的实践做法确实发生了变革,新生儿专家在这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大家都尽可能不在39周之前分娩,而且不会给任何一位未达到39周的孕妇安排引产或是剖宫产。结果,从2004~2008年间到2010年这段时期内,择期剖宫产和择期引产明显减少,但紧急引产、紧急剖宫产以及发动产程后的剖宫产显著增加。

    鉴于本研究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中开展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大多数婴儿在出院前都需要做手术。本研究未观察产妇的住院天数或其他产妇患病率指标,但下一步可能就是更细致地观察这种实践变革对产妇的影响。不过也有种可能情况是,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群而言,不管是否在38周或39周分娩,都看不到在新生儿结局方面有很大差异,或是对住院天数等发病率重要指标有很大影响。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