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化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019.9.12

方案优势

     

该方法简单快速,其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强化食品中维生素C 的检测要求。

       

     

采用标准

     

相关标准

   

     

方法/原理/步骤

     

  溶液配制

  流动相: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 3),准确称取磷酸二氢钾固体13.619 4 g,用水溶解后过0.45μm滤膜,用水定容至2 L,然后滴加磷酸调节pH值为3。

  提取液:称取30 g偏磷酸,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

  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0.010 0 g维生素C标准品,用3%偏磷酸溶液溶解,配制成1mg/mL的标准储备液。4℃避光保存,现用现配。

  样品处理

  1.果汁饮料

  称取试样2 g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3%偏磷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用0.22μm水系滤膜过滤,待测定。

  2.大米、果冻、果泥、含乳饮料

  称取试样5 g,加入30 mL 3%偏磷酸溶液,超声15 min且超声过程中加入冰块控制水浴温度在10~20℃之间,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用0.22μm水系滤膜过滤后待测。

  3.奶粉

  称取试样2 g,加入20 mL 45~50℃水,涡旋混匀1 min,超声15 min且超声过程中需要加入冰块控制水浴温度在10~20℃之间。用5 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1.90±0.5,放置2 min,再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70±0.5,以4 000r/min离心10 min,用0.22μm水系滤膜过滤后待测。上述样品处理骤均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维生素C的稳定性试验

  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水溶性维生素,对光和温度都非常敏感,碱性和中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差,且易被氧化。用不同溶剂(1%草酸、0.01 mol/L盐酸、3%偏磷酸、0.01%乙酸、水、0.1%三氟乙酸、0.1mol/L KH2PO4、10 mmol/L乙酸铵和甲醇)分别配制100μg/mL标准溶液,4℃冰箱避光储存。测试不同溶剂不同时间段维生素C的峰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抗氧化能力较好,且采用3%偏磷酸溶剂配制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在10 h内基本不分解,可用于定量分析,10 h后开始出现少量分解,到12 h时分解22%。因此用3%偏磷酸配制的储备溶液在10 h之内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维生素C提取条件优化

  1.提取溶剂

  大米、果泥、果冻和含乳饮料: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受空气、光、热等因素影响,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实验选取了0.1%盐酸、0.1%草酸、水、3%偏磷酸、0.01 mol/L盐酸–甲醇(20∶80)、甲醇–水–磷酸(100∶400∶0.5)、0.1%磷酸、0.01%三氯乙酸–甲醇(50∶50)、4%三氯乙酸、3%偏磷酸–乙酸(50∶50)作为提取剂做添加回收试验,结果发现,用3%偏磷酸作为提取剂回收率高且沉淀完全,且用3%偏磷酸配制的维生素C储备溶液在10 h之内能够稳定存在。因此实验选取3%偏磷酸作为提取溶剂。

  奶粉:因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多糖等复杂成分使得前处理方法比其它基质有较大难度。尤其奶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脂肪等大分子两性物质,在测定过程中容易形成泡沫、浑浊或出现沉淀而无法进行测定。实验尝试加入乙腈、乙酸锌–亚铁氰化钾、乙醇、三氯甲烷、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发现回收率偏低且沉淀不完全;利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步骤繁琐,且回收率偏低。实验发现:利用等电位法沉淀蛋白质,不仅可以使蛋白质沉淀完全且回收率高。考虑到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相对稳定,因此在前处理过程中既要保证蛋白质沉淀完全,又要使样品溶液pH值小于7。实验参考GB5413.14–2012,并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进行了相应调整,试验发现:当pH值为1.9±0.5和4.7±0.5时沉淀效果较好,提取液澄清,且大分子物质沉淀完全,维生素C的平均回收率在90.8%~10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1%~3.72%之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