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片及骨髓片的观察(一)

2020.9.07

实验原理
  血涂片及骨髓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观察血片或骨髓片是血液性疾病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实验方法

  材料:

  血片、骨髓片、显微镜。

  方法:

  1.观察外周血涂片时,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细胞不拥挤,体尾交界处)低倍镜下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览全片,特别是血膜的两侧和尾部,以防异常成分漏检。再用油镜观察体尾交界处细胞形态油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及分类。

  2.骨髓片检查时,选择一张染色好、骨髓小粒多、头体尾鲜明的骨髓涂片。在普通光镜下运用低、中、高三种镜头,仔细观查,对涂片中的细胞作数量 和质量方面的检查与评价。用低倍镜判断骨髓涂片的质量包括厚薄、染色、骨髓小粒等情况;观察巨核系统增生情况并计数;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 常细胞,尤其注意观察涂片边缘和尾部。用高倍镜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分类。

实验结果计算

  正常外周血成熟细胞形态观察

  1.成熟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2.嗜中性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微米。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以分3叶者多见,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 完全断开,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微米。胞核狭 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中性颗粒。


  3.嗜酸性粒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粒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橘红色。直径10-15微米。

  4.嗜碱性粒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5.淋巴细胞:可观察到大、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大小相似,圆形,核致密,染成深紫色。周围仅一薄层嗜碱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大淋巴细胞较大,核圆形。直径6-8微米。


  6.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7.血小板:为不规则小体,直径2-3微米。其周围部分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聚集成群。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形态观察

  1.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微米,细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核仁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 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2.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微米。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2/3。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粒。


  3.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8~18微米。胞核圆形,约占细胞的1/2。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7~12微米。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