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升清活血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病例分析

2022.2.2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2015年1月2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主诉:左眼闭合不开1个月余。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车祸撞伤头部导致昏迷,急查头颅CT示“脑出血”,醒后发现左眼睑下垂,闭合不开,眼球固定于颞侧,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左眼单眼复视。


外院诊断为:颅脑外伤、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经西医常规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现症:左上眼睑下垂,完全闭合不开,用手掀开眼睑可见左眼球固定于颞侧,不能内转、上视及下视,瞳孔扩大,直径约5 mm~6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且有视物模糊,复视,畏光;右眼视物清晰,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基本正常。伴头晕,舌暗淡,脉沉涩。


诊断为左侧动眼神经麻痹,予升清活血针法治疗。


取穴:百会、气海、关元、双侧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患侧上睛明(晴明穴直上0.1寸)(寸,腧穴定位专用单位,下同)、四白、阳白透攒竹、太阳透丝竹空。操作:百会斜刺进针0.3~0.5寸,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气海、关元、足三里直刺进针1寸许,施以平补平泻法;合谷、血海、三阴交直刺进针,施以提插捻转泻法;针刺上睛明时,左手将眼球轻推向外固定,针身沿眶缘徐徐刺入1寸许,不施手法;四白直刺0.5寸左右,阳白向攒竹方向斜刺,太阳向丝竹空方向斜刺,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针刺7次后,患者自觉头晕症状消失,眼球可轻微转动。针刺1个疗程后,左眼可睁开一条3 mm左右的细缝,并坚持数秒,眼球上下转动灵活,畏光好转,单眼复视减轻,瞳孔情况大致同前。2个疗程后,左眼裂恢复正常,与右眼等大,左眼球运动各个方向均正常,视物清晰,复视症状消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接对光反射灵敏。


讨论


动眼神经麻痹多由外伤、脑梗死、颅内肿瘤等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为患侧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眼球不能向上、下、内转动,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本病属于中医“上胞下垂”“睑废”“风牵偏视”等范畴。《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眼窍乃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处,目系与脑相连,外感邪气、跌扑损伤及久病体虚等痹阻脑络,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致使眼部经络气血阻滞,目失濡养,而出现视歧、视物模糊等症。对于动眼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有较好效果。导师王伟志教授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应以益气升清,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疏通经络,即升清活血针法。


本例患者由外伤所致,我们结合患者病变特点,选取督脉、任脉、手足阳明经、脾经中具有调养气血作用的腧穴以及眼周诸穴针刺治疗,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胞睑得以濡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百会为人体最高处穴,归属于督脉,督脉上行至脑,下行入脊与肾相连,为阳脉之海,督导全身阳经经气。脑为诸阳汇聚之处,督脉经气畅通,则阳气强,清气得以升举到脑,故针刺百会可益气升清,补肾养髓。关元、气海同属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经气相通,关元、气海可调畅阴经经气,阴经经气畅通,则督脉之阳有所依附,阴中求阳,加强百会穴益气升清的作用。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多气多血,主身之肌肉,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偏于活血行气,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为人体的保健穴之一,偏于益气养血,合谷配足三里可益气和中,活血化瘀。阳明虚则宗筋纵,目不得开,手足阳明经穴相配,以充养阳明之气,筋脉得阳明之气濡养,目开合有常。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其活血化瘀效果显著,与同属于脾经的三阴交相配,以助行血、活血之效。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乃清气升降之枢纽,血海、三阴交与足三里相配,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升清而降浊。取双侧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应清气左升右降之机理,使清气正常升降出入。上睛明位于睛明直上0.1寸,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为目上纲, 针刺此穴可改善患者左侧眼睑上举无力的症状。取穴四白以改善眼部经络气血,通利眼窍。阳白透攒竹、太阳透丝竹空,一针两穴,可沟通两经经气,加强疏通局部经络的刺激作用,减轻针刺带来的痛苦。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益气升清、充髓养脑、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功,以达升清活血之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