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输血后肝炎的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2021.6.04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尤其我国属肝炎高发区,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PTH)的高危因素,如献血人员管理不利、无偿献血尚未完全开展、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和院内交叉感染等。所以调研PTH发病率和发病类型,对于制定预防PTH的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开展输血保险,减少输血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知的肝炎类型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己肝、庚肝(即HAV、HBV、HCV、HDV、HEV、HFV、HGV)7种肝炎。其中甲肝与戊肝通常经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极少经血液传播;己肝是近两年发现的第6型肝炎,据有关报道其可经血液传播,但至今尚无检测病毒和抗原抗体的方法。丁肝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往往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宿主内,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即可间接检出HDV的感染。因此,输血后肝炎主要是指乙型、丙型、庚型肝炎。

1 材料与方法

1.1 全血和成分血供血来源 均来自大庆市中心血站,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血液质量标准进行初复检,合格的血液共281900ml。

1.2 标本来源 来自大庆油田总医院临床各科采集的352例受血者,其中男207例,女145例,年龄1~82岁,平均40.1岁。患者输血前均无肝炎史、输血史,肝功、乙肝五项、抗-HCV、抗-HGV等检测正常。

1.3 试剂及检测方法 采用上海科华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乙肝五项、抗-HCV,北京金豪公司提供的抗-HGV。均采用酶标法,按试剂使用说明书严格操作。

1.4 PTH诊断标准 分别在患者输血后1个月、6个月采集血样。输血后6个月内产生肝炎症状,或者虽然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阳性的血清学标志(如HBsAg、抗-HCV、抗-HGV)等阳性均为PTH。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HBsAg、抗-HCV、抗-HGV结果判定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即S/C0>1为阳性,S/C0<1为阴性。S/C0在1附近复查。全部阳性结果均重复2次。

2.2 受血者症状和体征 352例均未出现黄疸、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2.3 352份样本检测结果 阳性标本5例,即受血者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1.4%,其中HBsAg阳性1例,感染率为0.28%;单纯抗-HCV阳性2例,丙型肝炎感染率为0.57%;单纯抗-HGV阳性2例,庚型肝炎感染率为0.57%。

2.4 阳性血清学改变时间 HBsAg阳性1例在输血后第1个月即检出;抗-HCV阳性2例分别在输血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检出,抗-HGV阳性2例在输血后第6个月检出。

2.5 PTH与用血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探讨PTH与输血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了受血者的受血量与PTH的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PTH与输血量间的相关关系 (略)

通过上表可见,5例PTH的感染者的用血量均在400ml以上,说明患者的用血量越大则PTH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3 讨论

3.1 输血是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媒介之一 目前,虽然献血者在献血前后进行2次血液检测,但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风险仍不能为零。主要原因为:(1)病毒感染机体后存在一段“窗口期”,在此期间病毒无法检测出来;(2)丙肝病毒核酸和病毒含量极微,也是某些病毒漏检的重要原因之一;(3)试剂原因包括:试剂不稳定、灵敏度、特异性等不够理想,试剂选择杂乱无章等原因影响着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4)受血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患性增强,使受血者感染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5)管理和检测指标方面原因,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6)另外也不排除输血机构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以上原因造成不能完全杜绝输血后肝炎的感染。

我市PTH发病率为1.42%,其中丙肝和庚肝占有很大比例,国外先进国家的PTH为1%。国内外的差异与我国无偿献血覆盖面窄,检测试剂灵敏度不高、检测手段落后、院内交叉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从表中数据可明显看出PTH发病率随用血量的增大而增高,说明输血量越大,输注的血袋数越多,感染的几率越大。

3.2 预防措施

3.2.1 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和互助献血 国内外大量资料都充分证实,个体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明显低于无偿献血者,输注个体血员所献血液的患者患PTH的显著增多。个体血员由于多处献血,甚至献全血和献血浆混杂,交叉感染现象特别严重,成为肝炎的高发人群。我国已颁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是保证我国有一个长久、稳定、优质的血液来源以及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根本措施。但要使《献血法》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干预。

3.2.2 临床用血要合理科学 我市目前临床用血不合理、不科学现象较为严重。输血缺乏针对性,盲目输血比较普遍,既造成了血液资源浪费,又导致了输血后肝炎的传播,很多不需要输血的疾病都给予输血或需要少量输血的疾病超量输血。这也是导致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

3.2.3 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储存和收集起来,在机体需要的时候还输给患者。自身输血包括储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3种。由于血液来源于自身,传播疾病的几率几乎为零。这样不仅可有效防止PTH的传播,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血液资源。

3.2.4 提倡应用生物制剂 现有生物制剂如白蛋白等均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以进行病毒灭活。临床应用生物制剂大大降低了病毒性肝炎传播的可能性。

3.2.5 提高检测水准引进现代化检测仪器 目前血站对献血者HBsAg、抗-HCV等检测均采用ELISA法,ELISA免疫试验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首先是试剂盒的质量,试剂盒的生产过程决定了试剂盒的质量及特性;另外在完全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要求的前提下,均一稳定的操作过程和试验条件是获得最佳试验结果的必要条件,手工操作手法的不均一性,使试验结果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应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消除了人为误差,试验的灵敏度、精确度、特异性均有较大的提高,试剂的检测水平得到了最佳发挥。

3.2.6 对献血者应开展抗-HGV检测 HGV为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类。国内有学者调查了2500例供浆者,发现11例HGV-C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4%。大量资料均证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GV与HBV、HCV同时或重叠感染。庚型肝炎的流行类似丙型肝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可发生。从我们研究的资料观察,输血后庚肝的发病率接近丙肝,因此,对献血者开展抗-HGV的筛选是十分必要的。

3.2.7 加强血液的全面质量控制 加强血液的全面质量控制,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是保证血液质量、预防输血后肝炎的关键。要按照GMP要求,使我国的血液质量逐步达到ISO-9000标准。

3.2.8 开展输血保险减少输血纠纷 由于PTH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将来PTH也不可能完全不发生,因此为了减少输血纠纷,保护受血者切身利益,应启动输血保险,使PTH患者在经济方面有所补偿。

预防PTH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既需要政府支持与投入,又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同时中心血站和临床各医院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重大。只有社会各界共同配合,才能使我市PTH降到最低程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