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液制品监管,重在窗口期病毒筛选和追溯观察

2021.5.29

  血制品是生物制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医学发展、演变、升华而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分支和医药子产业。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血液制品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临床使用的隐患,也是国家职能机关监管的重要内容。

  血浆和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产品,特别是血液制品因其具有纯度高、稳定性好、安全性好、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救死扶伤和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防范屏障和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血液制品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是人体血浆,且多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故对血液制品内在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

  主要安全问题

  血液制品的不安全因素,首推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病原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以及血浆中同种抗原性蛋白的干扰,尤其是能导致患者病毒性疾病。

  但近年来,国外发现患者输血后发生的肝炎,大多为丙型肝炎,而且还有新的未知病毒感染的不断出现。对此,国外于1983年至2008年针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召开了多次会议来研究对策。国内于1991年和2003年也先后召开了有关问题专题讨论会,会上一致认为,HBV、HCV和HIV是可能造成血液制品污染的主要病原,其中HCV在单采献浆员中污染率之高更是令人咂舌。

  在血液制品中通常认为,人血白蛋白和人血免疫球蛋白属安全的血液制品。随着各国各种监管法规的强化和跃升、新病毒灭活手段的出现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改良产品上市后,近十余年来未见确切的、可证实的因输注凝血因子类导致的病毒传染性疾病的报道和司法纠纷。但迄今发现,从宏观和统计学层面来看,无论是肌注或静注用免疫球蛋白使用后均有发生病毒感染的个别报道。因此,血液制品的病毒污染问题是血液制品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所知,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3种病毒,由于这些病毒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故更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此外,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细小病毒、朊病毒和雅克氏病毒的污染也是输血和血液制品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类认知力和对现实世界探索力的提高,近年来,一些以前不为人知的病原体也陆续被认识和发现,这给输血医学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带来全新的挑战。

  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对策

  加强血源管理和排除高危人群有资料表明,通过对献浆员宣传教育,建立录入标准和随访、排查程序,虽不能完全杜绝带毒者混入,但可极大地把好第一道门槛,并可收到相当明显的效果。

  严格献浆员和原料血浆的筛选病毒标志物筛选检测是排除带病毒的阳性血浆,避免带病毒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品用于临床而引起接受输血者感染,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手段。目前,作为常规检测的有HBsAg、HCV和抗-HIV1/2筛选检测,另外还有ALT用作检测肝炎的非特异性指标。这些检测为大幅度减少输血传播艾滋病和肝炎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敏感可靠的检测试剂和方法的使用,对保证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极为重要。

  引入适宜制备方法和病毒灭活工艺可用于制备血液制品工艺众多,但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低温乙醇工艺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仍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采用能制备高纯度制品的工艺,既能去除制品中杂蛋白(非目的蛋白),又可除去或降低病毒污染程度,从而有助于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此外,选用含有能破坏病毒脂膜外壳及蛋白的亲脂性辛酸盐工艺,也是排除血浆蛋白制品中脂膜病毒感染传播危险性的有效方法。而对于以往曾有过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高危”组分或产品,采取严格安全管理理念,必须通过苛刻的双步灭活工艺等措施,经过安全验证和批签发后才能上市流通。

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就是说对确实有输血适应症的病人才给予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不合理的输血不仅不能给患者带来治疗作用,反而使患者承担经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

  窗口期病毒筛选和追溯观察尤为重要

  一旦血液制品被污染,那么,病毒侵入体内有一个外周血浆检测不出来的“时间窗”,导致一些低载量、低滴度的病毒逃过目前的检验程序而可能致使感染传播。

  虽然目前行业的认知能力和检验水平有了提高和改善,但无法保证全部筛选并剔除掉所有潜在感染、携带病原病毒的血浆。因为,当捐浆者体内携带病原体的量极其低下时,病毒可能集中在体内靶器官内复制或极少释放到外周血液之中,病毒滴度低于目前的检查手段值下限,从而发生漏检,致使受者面临潜在感染的风险。美国学者Simons指出,90%以上的输血传播HIV和75%以上的输血传播HCV的危险性均来自于“窗口期”感染者献血或捐浆。

  另外,现有的病毒检测方式乃传统的ELISA筛选,在现有的操作程序、执行标准下存在一定的病毒漏检的可能性和风险,而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NAT)的筛选手段可极大地剔除潜在目标病毒样本,例如PCR是NAT的一种筛选方法,可扩增病毒核酸链或片断达106倍,极大地增加目标病毒被检测出来的概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血液制品的安全性。2000年,美国血清学检测HIV和HCV的输血感染几率分别为1:25万和1:130万,随着NAT技术的应用,使得HIV和HCV因窗口期造成感染的几率降低到1:200和1:400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传统的ELISA法只要严格遵守法规和程序,把好各个门槛和执行操作标准,终端制品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证,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检测成本和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扬,这与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精神不符。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入NAT方法,对血液筛选的安全性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