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1.6.08

凝血四项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P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APTT能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TT测定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以及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的情况;

FIB是一种糖蛋白,在凝血酶水解下形成肽A和B,最后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以止血。另外,FIB在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被激活时,其膜上形成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Ⅰb/Ⅲa,通过纤维蛋白原的连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体,最终成为血栓。

正常妊娠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包括凝血功能的变化。适度高凝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可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

从妊娠3个月左右起,孕妇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逐渐增加,大部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Ⅻ)增加,血小板增多,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

这种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剧,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变化,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在凝血同时,继发纤溶活动也开始,以清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速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

这种变化持续到产后3~4d才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在孕妇生产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妊高征、低血容量及宫内感染触发内源性凝血途径;而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高渗盐水引产、胎盘残留、宫内感染等,又触发外源性凝血途径,这些病因导致组织损伤,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引起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同时血小板减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增加。

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异常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排除DIC的可能:动态监测PT、APTT、TT、FIB等指标,防止异常出血和DIC的发生。当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呈动态变化,血浆纤维蛋白<1.5 g/L呈进行性下降或>4g/L,血小板<100@109/L,3P试验阳性或D-二聚体阳性时,应诊断为DIC,并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总之,临产孕妇的高凝状态倾向,使其发生意外(如DIC)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产前及产中及时动态监测PT、APTT、TT、FIB及血小板、3P实验等相关指标,对临床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以及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Ⅲ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原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FDP反映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和或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多种碎片的含量,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纤溶活性亢进(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于诊治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DVT)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静脉血管造影。目前D-二聚体监测安全、简单、快速、经济、敏感度高,对患者无侵袭性。

2、用于排除肺血栓栓塞(PTE)

肺血栓栓塞(PTE)是由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监测对PTE非常敏感,文献报道,敏感性为90-95%。

3、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在DIC诊断中,一般的实验指标不特异或不敏感,D-二聚体和FDP的诊断效率远远高于一般的凝血四项的检测等。

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溶栓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DP明显升高,一般可维持7天。在溶栓过程中于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FDP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5、术后LMWH治疗的指导意义

D-二聚体是监测术后凝血激活情况以及LMWH抗凝预防治疗的良好指标。

6、在恶性肿瘤中的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伴有凝血功能和纤溶的异常,且与肿瘤侵润密切相关。

7、D-二聚体和FDP在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脑血管病、妊高症及先兆子痫等疾病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