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华人学者大大缩短蛋白质分析过程

2016.1.29

  免疫印迹法、ELISAs和免疫组化,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或几天的孵育(incubation)。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技术,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

  在室温下,与第一抗体孵育1小时,冲洗两次,然后与第二抗体孵育30到 45分钟。科学家们进行着这些重复的程序,漫长的等待时间令人厌烦。长时间的孵育时间可弥补传质极限(mass transfer limitation),这发生在表面试验中(如免疫印迹、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针对靶标具有高度亲和力,但通过介质扩散的能力有限。这在使用纳米颗粒的试验中是特别夸张的,纳米颗粒会提高检测分辨率,但需要较长的孵育期,因为它们的质量更大。

  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项技术,称为循环滤水补充(cyclic draining-replenishing,CDR),可加快表面试验。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技术依赖于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破坏靠近目标的膜——通过排放溶液然后再次使用。但是别担心,这不会增加你的试剂消耗。

  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是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副教授高虓虎(Xiaohu Gao),其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在生物分子筛选、药物输运、分子诊断和体内分子成像等领域的研究,针对传统有机染料和荧光蛋白在其应用上的局限性,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高效、高灵敏度、高活性的荧光纳米探针,并探索其在病毒检测、肿瘤的早期检测和基因蛋白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先后《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anotechnology》等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在2013年,生物通网站曾经报道了高虓虎博士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当时,他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彩色编码细胞新方法,以此阐明了100种生物标志物,在当前研究标准之上提高了10倍,帮助分析了来自培养物或组织活检的单个细胞。

  对于当前这项技术,高虓虎博士指出:“我们重复使用相同的溶液。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排放它,并把它放回去。在某种意义上,我想说我们没有解决问题。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作了一点点弊。”

  除了在每个孵育步骤中增加CDR循环之外,高虓虎的研究团队严格遵循传统的流程。这将ELISA和免疫荧光的等待时间从1小时或更久,分别缩减至了 7或10分钟。高博士说:“当你准备一杯茶时,你常常把茶袋浸在里面,把它拿出来,滤干一点点,然后再把它放回去。这是获得茶袋茶叶风味最有效的方式。这仅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但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会对科学研究有用。”

  该小组还用纳米探针(如量子点探针)试验测试了CDR技术,也显著降低了这些试剂的试验时间。该技术还有很多重要的意义。例如,减少临床诊断测试所需的时间,将影响到很多人。高虓虎说:“它可以拯救生命!”。

  现在,高博士的研究团队在所有的表面生物测定中,使用该程序取代传统的孵育技术,他们目前正在与机械工程师合作,想使CDR程序自动化。

  在此之前相继报道过多项新的蛋白质分析技术。2014年3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OS ON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报道了一种创新性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利用这种廉价、快速和详细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获得了详细的蛋白质信息,包括翻译后修饰和遗传变异。

  2015年3月,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了在活细胞中研究蛋白质行为的新技术,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这一技术首次允许人们实时跟踪推动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蛋白质网络,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帮助制药公司开发新的药物靶标。

  随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研究蛋白质的新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先进的设备、专业的实验室或昂贵的试剂,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定点护理设备,例如用于诊断目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