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饲用复合酶的应用前景

2024.5.14

由于有些饲料需经高温制粒过程,但酶本身是一种不耐高温的蛋白质,除了选用耐温性能好的酶类外,在饲料酶的加工中目前正在推出耐温性产品。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在酶加工过程中加入盐类,如钙盐,锌盐,镁盐,从而提高酶的耐温性能,如钙盐能大大提高蛋白酶和淀粉酶类的耐温性。另一种是酶吸附到载体并加以包埋,使之提高耐温性能,但在载体和包埋剂的选择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包埋后酶的耐热性,酶的释放比,性价比性等都是值的深入研究的内容。

  另外,由于畜类胃酸的分泌,pH很低,有些需在小肠发挥作用的中性酶类(如中温细菌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等),在胃酸下易被破坏,所以将这些酶类加上“肠溶衣包埋”,使之不被胃酸破坏,而进入肠道后又发挥作用,是一种新的饲料酶产品结构。

  从理论上说,如过能将饲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外就加以“酶解”,将淀粉类水解为低分子糖类,将蛋白质水解为低分子肽类,同时也消除抗营养因子,再配合为饲料组份,当然是一种最佳选择。这样就避免了消化道中酶的破坏及不稳定因素,也避免了消化道短等缺点,但这也会给饲料加工带来不少加工环节,其成本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内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如“小肽”的生产与应用,酶解羽毛粉和酶解血粉,酶解蛋白粉的添加,玉米粉体外酶解的工作,都是酶在饲料中应用的新领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