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威尔逊病的辅助检查

2022.7.15

  骨关节X线检查

  约96%威尔逊病患者骨关节X线异常,双腕关节最常受损,表现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软化、关节周围或关节内钙化、自发性骨折和脊椎骨软骨炎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异常率约85%,CT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区有诊断价值,常见侧脑室和第Ⅲ脑室轻度扩大、大脑和小脑沟回变宽、脑干萎缩,红核及齿状核低密度。治疗后影像学无改变。MRI可见双侧豆状核对称性受累,T2W呈同心板层型增强,黑质致密带、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大脑脚高信号,丘脑较少受累。

  脑电图检查

  约50%的威尔逊病患者出现异常,EEG改变多与病变严重程度一致,青霉胺及二巯基丙醇治疗后EEG可改善。

  诱发电位检查

  可证实本病感觉系统亚临床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最高,各波潜伏期和波峰间期延长;视觉诱发电位(VEP)表现N1、N2、P1波PL延长;体感诱发电位(SEP)也有改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威尔逊病患者可显示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率(rCMRG)降低,豆状核明显。rCMRG改变可早于CT改变,对威尔逊病早期诊断颇有价值。

  基因诊断

  威尔逊病患者及家系成员常规生化检测发现,在患者、杂合子与正常人间存在10%~25%的重叠数据,影响检测特异性。基因诊断对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检出具有优越性。

  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Figus等(1989)首次应用RFLP对17个家系未患病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国内外学者用此法对许多威尔逊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检出不少症状前患者及表型正常杂合子或病理基因携带者;

  ②微卫星标记分析:1993年国外已克隆了威尔逊病的cDNA片段,获得威尔逊病基因附近几个微卫星标记,Thomas用几个新的微卫星DNA对威尔逊病患者家系分析,提出单倍型有助于威尔逊病家系鉴定及其他成员诊断;

  ③半巢式PCR-酶切分析:直接检测威尔逊病患者14号染色体外显子His1069GLn基因突变;

  ④MspI酶切法:马少春等(1998)研究发现,中国威尔逊病患者中8号外显子上778密码子突变者占28.8%,是中国威尔逊病患者高频突变位点;

  ⑤荧光PCR法:黄帆等(1999)用荧光PCR技术,在58个威尔逊病家系66例患者中诊断5例有Arg778Leu突变的纯合子、21例杂合子,总检出率为39.4%,较酶切法敏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