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024.5.15

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都和温度有关,酶的催化反应也不例外。

每种酶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最适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在反应的最初阶段,酶蛋白的变性尚未表现出来,因此产生氨基氮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高于42 ℃时,酶蛋白变性逐渐突出,反应速率迅速随温度升高的效应逐渐被酶蛋白变性效应所抵消,氨基氮产生量下降。

中性蛋白酶在42 ℃水解豆粕产生氨基氮的量极显著高于其余温度下的产生量(P<0.01),即产生的氨基氮最多,酶的水解活性最高,说明温度的高低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当大。根据二次回归曲线求出在此实验条件下中性蛋白酶适合反应温度是41.36 ℃(R2=0.999 7)。

李磊等(2002)对大豆饼粕进行中性蛋白酶水解处理的最适温度为40 ℃。李树品等(1997)做了应用中性蛋白酶对豆粕进行水解的实验,确定pH值为7.0、温度为45 ℃为最适水解条件。

产生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①豆粕所过目筛不同,酶与底物结合后造成酶活性中心结构的改变影响其催化活性;

②水解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造成的。

从仔猪实际生产角度考虑,初生仔猪的体温在39.5 ℃,所以,在仔猪体内中性蛋白酶接近它的最适反应温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发挥酶的最大水解活性,在此温度条件下,中性蛋白酶的活性较高,能够一定程度的水解蛋白质、破坏大豆抗原蛋白的高级结构,从而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仔猪腹泻。对对于消化酶分泌不足的幼龄动物通过添加生物酶制剂可以增加消化酶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其对各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