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对粤东地区Sn多金属成矿及花岗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18.4.09

  华南地区以大规模发育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W–Sn多金属矿床而著名。其中,在华南内陆,特别是在南岭及其邻区,W–Sn矿床多呈爆发式集中产于160~150 Ma之间,例如芙蓉,荷花坪和锡田锡多金属矿床,窑岭、淘锡坑和漂塘钨矿床;此外,在南岭西南侧的右江盆地中,也发育了与花岗质侵入体有关的Sn–(W)矿床,这些矿床主要产于100~80 Ma,例如个旧、大厂和都龙锡多金属矿床,这些地区的矿床都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图片.png

Fig. 1 粤东地区岩浆岩及成矿年龄统计直方图

图片.png

Fig. 2 华南中生代矿床分布图

  粤东地区位于EW向南岭岩浆构造带与NE向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广泛发育与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密切相关的Sn、W多金属矿床, 例如塌山、长埔、金坑、吉水门、三角窝、陶锡湖、厚婆坳、葫芦铺、西岭锡等多金属矿床。粤东地区与南岭地区在岩浆岩类型、锡坞多金属矿床的伴生元素种类以及成矿峰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岭以及湘黔贵等区域。因此, 对粤东地区矿床进行研究不仅对建立区域岩浆岩年代格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有重要贡献, 而且对总结华南Sn、W矿床成矿规律都也着重要意义。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闫庆贺及丘增旺博士和王核研究员对粤东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近年来开展了细致的研究工作,他们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资料,从岩浆岩及相关矿床的时空演变、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探讨了花岗岩及相关矿床的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粤东地区的Sn多金属矿床主要是与同时代的花岗岩紧密相关。这些花岗岩在成分上与南岭地区与W-Sn相关的花岗岩有所不同,主要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例如,金坑、陶西湖及大道山)及A型花岗岩(三角窝)。另外,通过对本区域花岗岩及典型Sn多金属矿床开展年代学研究(锆石及锡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粤东地区岩浆及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5-153Ma)成矿事件较少,主要是与花岗岩相关的Cu/Cu–Au 及 Sn–W成矿;第二阶段(145-135Ma)是主成矿峰期,主要是与花岗岩相关的Sn-W等多金属成矿(Fig.1-2)。其中第一阶段的岩浆及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与南岭地区是一致的,而第二阶段岩浆及成矿明显晚于南岭地区。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华南地区中生代Sn-W成矿可以分为160-150Ma的南岭地区、145-135Ma的粤东及赣北和皖南地区及95-80Ma的滇东南及桂西地区三期(Fig.2)。

  另外,研究发现三角窝岩体(141Ma)属于A型花岗岩(Fig.3),这是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此年龄阶段的A型花岗岩,非常好的限定了本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结合对本区的岩浆岩及成矿年龄分布及花岗岩Hf和Nd随时间变化的关系(Fig.4),他们发现粤东地区存在152-147Ma短暂的构造挤压事件。而分布在此挤压阶段前后的两期伸展正好和岩浆及成矿事件相对应。利用古太平洋板块的“平板俯冲-断离”及之后的“板片后撤”模型(Fig.5)可以很好地解释粤东地区既都发育有与南岭地区时间上相近的晚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又可以解释粤东地区主岩浆和成矿峰期比南岭地区晚的原因。

图片.png

Fig.3 三角窝岩体岩石类型判别图解

图片.png

Fig.4 粤东地区花岗岩Age-εHf(t)及εNd (t)演化图解

图片.png

Fig. 5 粤东地区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