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血压控制理念转变——从单纯降压到有效疾病管理

2021.9.03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除了血压控制外,更应关注对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合理优化地选用降压药物将会推动全面血压管理策略的实施。

    理念转变:从单纯降压到有效疾病管理

    以往人们试图通过调整降压药物和强化治疗提高达标率,但最近20年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很低,全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从2.8%仅提高到6.1%,三级医院的血压控制率也仅仅在30%.

    血压控制不仅是药物治疗方案选择,重要的是有效血压管理。有学者提出强化治疗达标的理念。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建议:糖尿病、肾脏病及冠心病等高危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卒中患者血压应<140/90mmHg.在这个血压水平以下是不是越低越好呢?此观点近期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以ACCORD及INVEST为代表的研究均显示,对伴糖尿病或冠心病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如强化治疗导致血压过低,则临床获益受限、风险增加。上述研究对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是否要更低提出了挑战,提示单纯强调强化药物治疗虽能提高控制率,但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并无显示优势,由此进一步说明有效的血压管理是关键环节。

    血压管理的内涵包括了血压达标、综合控制及合理药物治疗诸方面。高危患者血压达到何水平最佳?

    继ACCORD研究之后,近期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似乎给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答案。该研究分析37736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发现,对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者,与常规降压(收缩压<140mmHg)相比,强化治疗组(收缩压<135mmHg)全因死亡减少10%,卒中降低17%,但严重不良事件增加20%;如进一步将收缩压降至<120mmHg,卒中可明显减少,但收缩压<130mmHg者,严重不良事件增加40%,对其他终点获益还会有不良影响。该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135mmHg可接受;将血压控制<130mmHg的临床结局则存在不均一性,对减少卒中有益,但对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不利,甚至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可见不同危险度以及合并不同疾病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需求是不一致的,按照同一血压控制目标降压则可能出现不同临床结局。因此,高血压治疗不应仅看到血压控制目标,更要关注有效的血压管理。

    循证医学指导:从随机对照试验走向真实世界研究

    近些年,随机对照试验已成为主流临床试验,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如何使临床试验结果更全面、准确反应重大临床问题,使结论更接近“真实世界”,近年来,基于临床疾病数据库信息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该研究方式能在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等。真实世界研究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效果研究范畴,衡量的是药物或干预措施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带给患者的受益程度。

    对慢性病,迫切需在临床实践环境下对药物效应进行客观观察、评价,以检验指南的实用性,从而形成“随机对照试验-指南推荐-真实世界研究”的完整证据链条,不断补充、推进高血压管理以及治疗推荐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优化临床实践。检验药物效应的真实世界研究为药物选择提供了更贴近临床的真实数据,其能判定临床实践的真实效益、风险和治疗价值。降压理论和指南均应建立在临床获益基础上,更多地考虑远期获益。

    针对性策略

    ☆由于高血压存在种族差异,要想改善亚洲人群高血压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需要通过强化生活方式治疗以及合理血压管理来实现。

    ☆利尿剂不妨作为一种最佳联合治疗“配角”,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可能是我国高血压控制的可取方案之一。

    ☆钙拮抗剂是我国使用率较高的降压药物,它较适用于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有较广泛联合治疗空间,且禁忌证较少。

    ☆初始联合治疗的获益优于初始单药治疗,在初始联合方案中单片复方制剂常作为优选,在高危人群中,它具有增加疗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的优势。但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生对高危高血压者判断的界限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早期实施初始联合治疗方案还应个体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