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简述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的发病机制

2023.3.01

  光镜下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的形态学特点是浸润性生长、组织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和细胞学形态的一致性。肿瘤界限一般清楚,但无包膜,浸润生长到周围组织,包括上皮、周围腺体及结缔组织、骨骼等。组织病理在同一肿瘤中可以有不同表现,如实性细胞团、腺体或导管样结构、筛孔状、小梁状或囊腔样等。神经或血管周围浸润生长也常见。瘤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形态一致,核卵圆形或梭形,泡状核或呈点刻状,核仁小而不明显,罕见有丝分裂相。细胞质含量不同,少量或中等量嗜酸性或两染细胞质。肿瘤间质呈黏液样或玻璃样变,或为纤维血管间质所分开。有时可见小管内钙化(沙瘤样小体psammomalike bodies)。

  呈乳头状生长的低度恶性乳头状腺癌(low-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应该视其为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的一种组织表现,还是应单独列为一种类型是有争议的。Batsakis等认为应看作是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的一种组织结构表现,较之不具乳头状生长者更具有侵袭性行为。Batsakis等复习文献报道的101例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结构生长显著的有15例,其复发率、转移率,均较无乳头状结构者为高:含乳头状结构者的复发率为46.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0%;远处转移率6.6%,死于肿瘤者13.3%。而在无乳头状结构者的上述情况分别是:17.4%、6.9%、0%和1.2%。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