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物酶学基础--酶的化学本质

2022.3.25

酶的化学本质

酶(enzyme)是由活生命机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只要不是处于变性状态,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在细胞外,酶都可发挥其催化作用。关于酶是否蛋白质的问题,在20世纪初曾有过争论。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次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提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的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纯酶结晶状态,酶的化学结构和立体结构以及人工合成酶的成功实践,一致认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酶学领域的最大突破之一是1982年Cech在研究四膜虫26S rRNA时,发现了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即通常所说的核酶(ribozyme),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不少RNA具有催化活性,还发现了一些与其催化活性相关的结构,如锤头结构。至此,人们对酶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酶的本质也发生变化,即酶是由活生命机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1995年,Cuenoud等还发现有些DNA分子亦具有催化活性。Cuenoud等在体外筛选到一些DNA序列,它们可以将自身5′ 羟基与寡聚脱氧核苷酸的活化的3′ 磷酸咪唑基团相连结。但是,在生物体内,除少数几种酶为核酸分子外,大多数的酶类都是蛋白质。

从上述可知,酶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实验证明,酶在催化反应中并不是整个酶分子在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如,溶菌酶肽链的第一至三十四个氨基酸残基切除后,其催化活性并不受影响,这说明了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时,确实只有酶的某一特定部位在起作用。因此,把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直接起作用的特殊部分,称为酶的活性中心。在蛋白质酶中,常见的酶活性中心的基团有:Ser-OH、Cys-SH、His咪唑基、Asp-COOH、Gly-COOH、Lys-NH3等。根据与它们与底物作用时的功能分为两类:①与反应底物结合的称结合基团,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②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称催化基团,一般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酶的活性中心是由于不同酶的完整的空间结构所致,如果酶蛋白变性,其立体结构被破坏,则活性中心的构象相应也会受到破坏,酶则失去活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