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栓与止血相关知识(一)

2021.6.12

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此系统一直保持着动态的生理平衡。若止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血活性减弱,便会导致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成;相反,会引起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有关止血和凝血的检查项目,从临床需要出发,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其他检验项目两大部分。

    凝血常规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平均秒值:(12±1)s:
    男性:11~13.7s。
    女性:11-14.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临床意义:
    PT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使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尿剂等。
    PT缩短:先天性Ⅴ因子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建议:
    (1)显著减少建议检查肝功能。
    (2)检查前应尽量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
    (3)若PT显著增高,应预防出血倾向。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参考值:(37±3.3)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
    APTT延长: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注意事项:时间缩短应预防高凝引起的并发症。
    3.凝血酶时间(TT)
    参考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临床意义:
    TT延长: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如肝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素治疗中等;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TT缩短:标本中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
    注意事项:TT检查时建议同时检查肝、肾功能,并可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效果的监测。
    4.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FIB增加:可见于炎症性疾病、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妊娠期、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手术等。
    FIB减少: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慢性肝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贫血、白血病、转移癌等。
    5.PT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PTs/正常参比血浆PTs)ISI]
    参考值:0.8~1.5之间
    临床意义:用于口服抗凝剂的监测,2~3为宜。
    注意事项:
    (1)如果APTT延长,PT、TT、FIB正常,临床上有出血,建议做凝血因子确定性实验,确定血友病类型;临床上无出血,建议做血浆因子Ⅶ的促酶活性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Ⅻ缺乏症。
    (2)如果APTT、PT均延长,TT、FIB均正常,建议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Ⅱ、Ⅴ、Ⅸ、Ⅹ或多个因子缺乏症。建议做肝功能检查,确定是否为肝脏疾病。
    (3)如果APTT、PT、TT、均延长,FIB降低,建议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否则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如果PT延长,APTT、TT、FIB正常,见于Ⅶ因子缺乏症和双香豆素治疗早期。
    (5)如果血凝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建议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方面的检查。
    
    
    其他检验项目
    1.一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
    (1)出血时间测定(BT)
    参考值:2.5~9.0min(Ivy法)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弥散性血管性内凝血(DIC)及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缩短:见于严重的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
    建议:
    可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凝常规等,并结合临床,以确定进一步的检查。
    (2)束臂试验(CFT)
    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临床意义:超过正常为阳性可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血管性血友病等。
    建议:如结果无异常,且临床有出血症状,可做血凝常规检查。
    2.二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
    凝血时间(CT)
    参考值:5~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可见于血友病、肝病、阻塞性黄疸、吸收不良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应用抗凝药物等。
    缩短:可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梗死、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肾病综合征等。
    建议:可进一步检测血凝常规、肝功能等。
    3.纤溶活性增强筛选试验:
    (1)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
    参考值:>120min(加钙法),100~150min(加凝血酶法)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应用抗纤溶药,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脏病等。
    缩短: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继发性纤溶症,如:手术、应激状态、创伤、休克、变态反应、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急性白血病和晚期肝硬化等。
    建议:
    缩短时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ELT可观察纤维蛋白溶解性疾病的病情,特别是心脑缺血性疾病,需查此项目。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参考值:10mg/L(间接血凝法)
    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症。
    降低:可见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和肝损伤后。
    建议:
    应用干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同时应检查肿瘤标志物。尿检测主要用于鉴别肾小球肾炎与其他疾病,协助临床估计预后,观察使用链激酶、尿激酶、肝素的变化。
    (3)D-二聚体(D-Di)
    参考值:阴性0.25mg/L(胶乳凝集法);400ug/L(酶联免疫法)
    临床意义:增高可见于DIC早期、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死、肿瘤、肝硬化、外科手术、败血症等。继发性纤溶症时阳性,原发性纤溶症时阴性。另其可作为溶栓治疗的监测。
    建议
    (1)增高时建议查血凝常规、血小板计数、b血小板球蛋白(b-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素B2、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血酶Ⅲ、血浆因子Ⅷ、C活性及纤溶活性检查等。
    (2)显著增高时应同时做3P试验,以确定是否为DIC。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