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

2021.8.27

  前言

    大环内酯类是使用最广泛的的抗生素之一,其治疗慢性呼吸疾病范围较广,其中包括囊性纤维化,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以及慢阻肺(COPD)。

    对于具有慢性气道炎症和支气管高反应的哮喘而言,大环内酯类是及有吸引性的治疗选择。慢性哮喘经常合并急性加重,而急性加重大多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鉴于大环内酯类的免疫调节和潜在的抗病毒特性,其治疗哮喘可获益。另外,大环内酯类可广谱覆盖包括非典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内的呼吸道病原体,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均与慢性哮喘和急性发作相关。

    大环内酯类具有一个至少12种元素组成的大的内酯环,通过对环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更改,可获得不同特性的药物。例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醋竹桃霉素含有14元环,而阿奇霉素含有15元环。此结构的微妙改变产生了新的大环内酯类,特别是阿奇霉素,生物利用度,酸稳定性和半衰期(40-68 h)均得到改善。酮内酯,如泰利霉素,衍生自阿奇霉素且结构与大环内酯类相似;与其它大环内酯类相比,酮内酯有两个细菌核糖体结合位点,可较好的抵抗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病原体。

    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哮喘的科学依据可能具有说服力,但其临床试验疗效却存在差异性,可能因为很多研究存在不足。虽然近期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使用大环内酯类3周或以上可改善呼气风流速,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气道高反应性,但2005年的一项Cochrane数据系统分析结果是不确定的。然而,抗生素的耐药风险和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的不良反应必须纳入考虑。

    虽然目前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哮喘难以评判,但似乎有理由对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哮喘是一种具有不同表型和亚型的异质综合征。大环内酯类可有效治疗某些表型患者。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阿奇霉素治疗可显著减少严重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亚组患者病情急性加重频率,虽然获益机制尚不清楚。但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在26周治疗期间的病情急性加重频率。通常FEV1被视为主要衡量结果,而急性加重频率可能更具有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此篇综述,我们评估慢性哮喘和急性加重的临床试验证据,并讨论大环内酯类的科学价值以及与哮喘病理生理的相关性。最后,还讨论大环内酯类治疗的潜在危险,未来研究发展和其治疗哮喘的临床方向。

    临床研究:矛盾的证据

    在20世纪中叶,口服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维持和抢救治疗,被认为可改善中重度哮喘管理。但此改善需以皮质激素产生的副作用为代价,因此被迫寻求节制激素疗法研究。

    1958年,Kaplan 和Goldin报道醋竹桃霉素可减少因频繁感染导致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的咳痰量和激素使用量,其它研究也显示相似的节制激素效果。醋竹桃霉素还可抑制甲基强的松龙清除,可进一步增强节制激素。但在**龙中未见此疗效。

    虽然长期大环内酯类治疗可降低重度哮喘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使用剂量,但对肝毒性的忧虑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此临床研究的重点从节制激素疗法转向辅助疗法。

    哮喘临床研究采用一系列测量方法定量评估大环内酯类疗效并确定是否某些疾病特征可更好的对大环内酯类产生反应。但这些结果存在矛盾性,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哮喘表型

    哮喘的异质性可引起患者不同的自然史和治疗反应,因此大环内酯类治疗不可能对所有表型患者均有效。不同哮喘表型的联合分析会部分解释临床研究中模凌两可的结果。由于COPD的产生和病理生理也有异质性,因此在分析COPD研究时也会遇到此问题。

    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较其它哮喘亚型对大环内酯类治疗响应更佳;此类患者的特点是气道中最丰富的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疗法响应较差,且多见于重度哮喘患者。

    Brusselle及其同事报道,与安慰剂相比,阿奇霉素可显著降低重度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急性加重频率,但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时,此获益消失。此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相关。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细菌负荷和白细胞介素8增加相关。Simpson及其同事的研究显示,克拉霉素治疗显著减少重度哮喘患者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此疗效首先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中发现,在此疾病中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发挥关键作用。

    慢性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众多研究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或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否对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更好反应,但结果并不相符。

    Kraft及其同事报道,克拉霉素治疗经 PCR证实的上部和下部呼吸道样本感染肺炎衣原体或肺炎支原体的哮喘者,可显著增加其FEV1.但Sutherland及其同事未重现类似结果,且克拉霉素显著改善PCR阴性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此对立性结果可能与慢性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难以准确诊断相关。血清学和PCR的联合是检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金标准。由于病原体培养灵敏性较低,血清学和PCR的灵敏性可变,因此两个研究中虽然使用相似的样本和PCR技术,但PCR检测出的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不同。

    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控制

    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主要基于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和达到充分的控制症状所使用的最低药物剂量。

    大环内酯类似乎可有效治疗症状难以控制的重度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相反,对于基线时吸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即可控制症状的中至重度哮喘儿童,不能从大环内酯类治疗中获益。同样,对于基线时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不佳的吸烟的嗜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症状无显著改善。

    研究者认为,大环内酯类短期治疗(12周)可能是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但是,症状未充分控制的轻至中度哮喘患者在增加额外治疗前应吸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以进行优化,主要是因为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或未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均可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风险。另外,对于哮喘症状已控制的患者而言,很难检测某种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