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DFbg在临床的实际应用

2021.4.26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测定纤维蛋白原的PT衍生法(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之间的关系及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取1876例标本分别用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取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中、低值样本用两种方法重复检测20次。结果  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呈线性相关,两者的关系可用Fbg=0.3086*DFbg+1.9543表示,计算得的Fbg与免疫比浊法所测得的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范围内或轻度异常时,可以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的关系公式计算Fbg,但结果比较异常时,计算值与比浊法测得结果差异较大。

   

关键词  PT-der法;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止血血栓领域中最先发现的一个凝血蛋白,也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文献报道过和临床中应用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有冯·克劳斯法(von Cluass法)、PT衍生法、免疫比浊法等等。由于目前国内大型血凝仪的普及,和PT-der法具有简便、快速和较高精密度等优点[1],以克劳斯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成本较昴贵,目前国内临床上医院较常使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纤维蛋白原,因此希望探讨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关系,确定DFbg结果的可信性以及在临床上作为纤维蛋白原检测筛选试验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2.    试剂: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批号010301),凝血酶原时间试剂盒(DADE BEHRING公司THROMBORAL®S,批号505509)。

3.    标本:收集佛山市中医院2001-03-01至2001-05-31住院病人(主要为骨科病人)抗凝(109mmol/L枸橼酸钠0.2ml抗凝全血1.8ml)血浆1876例,年龄最大100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为45.8岁。

4.    方法:

4.1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分别以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对每个样本作纤维蛋白原测定。

4.2据纤维蛋白原浓度收集多个样本,分高值、中值、低值,每份样本用上述两种方法重复检测20次。

5.数据:推导PT-der法与免疫比浊法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计算值Fbg与免疫比浊法测Fbg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    佛山市中医院2001-03-01至2001-05-31间住院病人1876例。SYSMEX  CA1500检测的DFbg与OLYMPUS AU600检测的Fbg比较,可以得出Fbg  =0.3086*DFbg+1.9543。据公式计算Fbg值与生化仪测得Fbg作配对资料的T检验,标准差为0.2767,p值>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相关系数r=0.872,相关性良好。

图1 DFbg与Fbg的关系(Fbg=0.3086*DFbg+1.9543):

2.   




2001071.gif


收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中、低三种血浆,分别在OLYMPUS AU600上作免疫比浊法重复20次的检测和CA1500仪器上以PT-der法测定20次,根据两样品均数的比较,得知用公式计算得出的Fbg值与用生化仪实际检测的Fbg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表1 对高中低值标本用两台仪器重复检测20次所得数值分析:

组别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平均值

4.247

2.712

1.604

3.695

2.878

2.430

3.452

2.792

2.452

标准差

0.220

0.165

0.101

0.074

0.058

0.073

0.068

0.051

0.031

t值




3.591*

2.261*

-0.081**




注:F1/F2/F3:分别为高、中、低值血浆在血凝仪上所测得的DFbg值。

F4/F5/F6:分别为高、中、低值血浆在生化仪上所测得的Fbg值。

F7/F8/F9:分别为根据F1/F2/F3计算得出的Fbg值。

*:F4与F7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所得的t值,P值>0.05。

**:F5与F8、F6与F9两样本均数T检验所得的t值,P值>0.5。


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取消BT、CT检查项目,凝血功能检查逐渐被PT、APTT、Fbg、INR等项目取代,更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内、外源、共同途径凝血系统功能。Fbg是血浆中量最多的凝血因子,其血浆浓度为1. 7~4.1g/L,平均2.9g/L,是肝脏合成的二聚体结构的蛋白质,其与血浆凝固有关。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经凝血酶作用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经聚合,并在ⅩⅢ因子和钙离子存在下转化成纤维蛋白细丝,形在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包罗其中而形成血块。[2]

Fbg的常用检测方法有CLUASS法、PT衍生法、免疫比浊法、纤维蛋白比色法、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盐析分离比色法、盐析分离比浊法等。由于全自动血凝仪的广泛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是CLUASS法,是美国及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方法,不受黄疸、脂浊、溶血等因素影响,结果较可靠,但是由于Fbg的异质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抗凝物质使检测结果偏低,在PDP、D-D增高的异常血浆标本中有显著差异,CLUASS法结果低于PT衍生法[3] 。且试剂比较昂贵,在国内暂时难以普及。故很多医院检测Fbg时宁可采用可在生化仪上作检测的试剂较便宜的免疫比浊法。但是免疫比浊法特异性不强,且正常范围内,免疫比浊法高于CLUASS法;在高值范围,则低于CLUASS法,在低值范围却又明显低于CLUASS法。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多局限在1.0~5.0g/L之间[1]。而PT衍生法是血凝分析仪检测PT的同时,根据加入凝血酶原试剂后,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0%~100%)与纤维蛋白原浓度成直线性关系的原理,计算衍算纤维蛋白原(DFbg)。此方法快速、简便且精密度较高,当Fbg会含量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时与CLUASS法无异,但是在Fbg含量<0.6g/L或结果异常时结果往往偏高[1]

为了更好地应用PT衍生法测定纤维蛋白原,修正误差,初步探讨与免疫比浊法之间的关系显得很有必要。DFbg与免疫比浊法检测的Fbg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对1876例病人的血浆标本的分析,得出了Fbg   =0.3086*DFbg+1.9543。再经过对高、中、低值三个样品的20次重复测试,作单样本的t检验分析和两组样本均数t检验,计算得出的Fbg与生化分析仪上测Fbg值比较,相关性良好,r=0.872,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所以只要在仪器上作了PT的检测,得出DFbg值,就可计算出接近免疫比浊法的Fbg含量了。

实际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大部分骨折病人的血浆标本以此公式推算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可行的。可是某些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测定,虽然这部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本来就比较高,但以PT衍生法所得的DFbg值远远大于免疫比浊法,相差甚至3~5g/L,用公式法计算得的值位于二者之间,这种情况建议以CLUASS法复查标本。有人提出要确定本公式法中的Fbg值的“线性范围”,超过或少于此“线性范围”则采用其他方法测定作对照,以确定结果的可信性。从公式本身可以看出,由于公式截距为1.9543,故纤维蛋白原浓度少于或很接近1.9543的标本,以此公式的可信性不强;而浓度大于多少,标本才须稀释或以其他方法检测则须作进一步的研究才可确定。但是公式法有它的优点:不仅结果与免疫比浊法较一致,且由于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时便可给出DFbg数值,可快速计算得纤维蛋白原浓度,在急诊、手术前凝血功能检验中可以争取宝贵的时间,而且可以节省试剂。所以公式法在临床中可作为筛选试验,如发现异常结果,必须以其他检测方法作进一步的测定。

使用公式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如同免疫比浊法与CLUASS法之间的关系一样,在正常范围内,免疫比浊法高于公式法;而在高值范围,则低于公式法,在低值范围却又明显低于公式法。据此现象推测,可能公式法比PT衍生法与CLUASS法更接近。


参考文献

[1]程峰,朱忠勇,王丹等,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12-14.

[2]冯仁丰,实用医学检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15

[3]王明山,谢海啸,陈晓东,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01,19(3):167-168.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