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影响木聚糖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2024.5.15

1麦类的品种、来源

不同品种、生长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麦类中TNSP含量及SNSP含量均不相同(Bhaty, 1991)。酶作用底物含量的多少,是影响NSP酶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麦类日粮中NSP含量越高,添加NSP酶的效果就越明显(呙于明和彭玉麟,2001)。

2动物的种类与年龄

家禽由于消化道短,消化功能比较简单,添加酶制剂效果比较明显。肉仔鸡降低SNSP的负面作用是与年龄有关的(Salih等,1991; Almirall等,1995; Philip等,1995)。对鸡而言,以雏鸡(1-4周龄)的效果更为显著,4周龄以后影响不大。饲喂大麦日粮时,肉仔鸡消化道的粘度比成年公鸡的更高。小肠微生物酶活性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导致部分NSP水解,从而降低食糜粘度。加粗酶制剂对肉鸭的影响以0-21日龄效果较好,对42日龄以上的肉鸭影响较小(高宁国和韩正康,1997)。

家禽日龄也影响AMEn值,30日龄测定的AMEn比10日龄测定结果要高出4.6%。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AMEn,而对成年公鸡没有明显影响(Roter等,1990)。

3 NSP酶的品种、来源及其在动物体内的活性

真菌源、细菌源及动植物源的酶具有不同的最佳pH值与最适温度。He等(1993)研究了两种放线菌木聚糖酶的生化特性,发现在pH4.75-6.25之间具有最佳活性,其最适温度为40-60℃。Baas和Thacker (1996)报道,pH值在4.5和5.5时β一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pH值在2.5以下对酶活有破坏性影响。Inborr等(1993)体外试验表明,动物肠道内低的pH值及蛋白水解酶均可使木聚糖酶部分失活。但当基质含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或含有酶制剂作用的底物时,可大大增强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酶的失活率。Boros等(1998)根据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食糜粘度、总降解糖和pH值来估计肉仔鸡黑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外源酶的作用位点,发现小肠后段和小肠前段的后段是外源酶作用的主要部位。幼禽添加木聚糖酶对蛋白酶水解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回肠末端仍可保留20%的酶活(Danicke等,1997)。这与Chesson (1992)的报道一致,多糖酶在腺胃可保持75%的活性,而到回肠末端可保持20%活性。

4其它因素

饲料中添加的其它酶制剂、矿物元素、有机酸等也影响酶的作用效果。例如植酸酶和木聚糖酶之间存在互作效应。Newkirk和Classen (1993)首先在产蛋鸡日粮中发现植酸酶和木聚糖酶有正互作效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蛋白酶和碳水化合物酶等外源酶制剂时,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的效果更明显(Chesson, 1993; Simbaya等,1996)。Ravindran等(1999a)单一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分别增加能值低的小麦的AME 9.7%和5.3%,同时使用这两种酶可显著提高AME19.0%。纯木聚糖酶添加到黑麦日粮没有使用粗酶制剂的效果好(Tenkanen等,1991),无法完全消除木聚糖在肠道内产生的粘性(Bedford和Classen, 1991)。其原因可能是木聚糖片段受木聚糖酶作用后仍保持较大的分子结构。

植酸酶,特别是高水平植酸酶,从植酸复合物中释放蛋白质,提高其利用率(Biehl等,1995;YI等,1996)。这些蛋白与可溶性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凝胶基质结合而增加食糜粘度。当凝胶基质被内切型木聚糖酶破坏时,蛋白质可能被肠道蛋白酶逐渐降解,从而降低了粘度。Tervila-Wilo等(1996)进行体外消化模拟实验,显微检查发现蛋白质仅存于未破裂的细胞内,小麦的大部分蛋白质已经释放到溶液。添加细胞壁降解酶,可增加蛋白质和非淀粉碳水化合物的释放。木聚糖酶由于其解聚作用,释放包被的营养物质,降低了肠道粘度(Bedford和Margan, 1996),有利于植酸酶对植酸的作用以及游离养分的吸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