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染色体G显带技术

2019.4.18

实验概要

本文介绍了染色体G显带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

人们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染色体带型是鉴别染色体的重要依据。染色体分带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生的染色带分布在整条染色体的长度上如:G、Q和R带;另一类是局部性的显带,它只能使少数特定的区域显带,如C、T和N带。

染色体带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DNA、核酸结合蛋白及染料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DNA的碱基组成以其与结合蛋白形成的特定结构对染料分子的作用。Summer(1974)的实验表明,DNA分子的螺旋及折叠非组蛋白蛋白质的分布在染色体上呈区域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二硫键与硫氢键分布不同,深染区由许多二硫键交联,因为它易与染料结合;而浅染区则缺乏二硫键、多硫氢键,不易与染料结合而呈浅色。此外,由于染色体内DNA的碱基分布不同而造成DNA螺旋,折叠的程度也不同,继而影响到结合蛋白的分布与构型,与染料结合后呈现深浅不同的带纹。

G带即吉姆萨带,是将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经胰酶或碱、热、尿素等处理后,再经吉姆萨染料染色后所呈现的区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其特性是显带方法简单恒定,带型稳定,保存时间长。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有相当一部分中度重复序列DNA可能在G带区;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也有人认为,Giemsa染料在G带区是与DNA结合,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制还未搞清。

主要试剂

1. pH6.8 PBS

2. Giemsa

3. 0.025%胰蛋白酶(取0.9%氯化钠100ml,加0.25%胰蛋白酶1ml)

主要设备

1. 离心管

2. 离心机

3. 天平

4. 37℃温箱

5. 载玻片

6. 盖玻片

7. 恒温水浴锅

8. 光学显微镜

9. 标本板

10. 玻璃铅笔

11. 定时钟

12. 染色缸

13. 直柄虹膜镊

14. 滴管

实验材料

体细胞培养后制备的染色体标本;淋巴细胞培养后制备的染色体标本。

实验步骤

1. 将制好的染色体标本,置72℃~75℃烤箱中烤片3h。

2. 放入预温至37℃的0.025%胰酶溶液中(pH=7.2~7.4)消化1min左右,每次的作用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可先试一张片子,再根据显带效果调整胰酶作用时间。

3. 在Giemsa 染液中染色10min,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阅片。

4. 镜检:在显微镜高倍目镜下检查显带标本,在染色体上若出现清晰的深浅相间的带型,即为可取标本,可供摄像分析(如图)。

注意事项

1. 胰蛋白酶浓度和处理时间随气温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规律是标本存放时间越长,在胰蛋白酶当中处理时间越长。太新鲜的标本,染色体会出现毛茸现象。片龄很长的标本往往会导致斑点状的染色体。

2. 胰蛋白酶温度:温度越高,反应的速度就越快,一般是室温,但温度必须稳定至少20min。

3. 胰蛋白酶处理的时间:如果细胞呈紫蓝色,说明胰蛋白酶的作用时间不够,如果细胞呈桃红色,说明作用时间刚好。

附    件   (共1个附件,占62KB)

20120915185106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62KB  查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