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肿瘤病人与血小板检查

2021.4.26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要频繁地做血常规检查,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血液中除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外的第三种有形成份,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止血血栓。因此,我们又把血小板称为血栓细胞。血小板在人体血循环中的寿命只有7~10天,也就是说,每天约有十分之一的血小板被坏,而由新生的血小板替代。

  临床上检查血小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小板计数。二是血小板功能检查。

  当肿瘤患者发生骨髓浸润,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时,血小板数量会随之减少。此外患者在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因放射线和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而使血小板受到破坏,其数量也会发生改变。从理论上讲,血小板低于3万(30×109/L),可以引起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低于1万(10×109/L)时,出血则必然发生。因此血小板计数主要是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但仅仅知道血小板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判断患者有无血小板质量即功能的改变。首先,是因为肿瘤经血道转移后,肿瘤细胞可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内形成癌栓,同时释放出一种促血小板凝集的物质,使血小板相互粘连和聚积。另一方面,血小板本身又会释放出两种物质。一种叫α颗粒,它能促使肿瘤细胞与其它因子结合,导致癌栓在血管壁的停留。另一种叫血小板类生长因子,它能剌激肿瘤细胞的增生。此外,血小板还可在肿瘤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形成粘连桥,加快肿瘤的浸润和扩散。这充分说明,在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血小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在为患者做血小板计数的同时,还应进行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聚积功能的检测。这对了解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