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B579-73(2004)
锡铅合金的电解沉积镀层(焊接板)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deposited Coatings of Tin-Lead Alloy (Solder Plate)


ASTM B579-73(2004) 发布历史

ASTM B579-73(2004)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US-ASTM 发布于 1973。

ASTM B579-73(2004)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A29 材料防护。

ASTM B579-73(2004)的历代版本如下:

 

1.1 本规范涵盖了铁、钢、铜和铜合金制品上电沉积锡铅涂层的要求,以防止腐蚀(注 1),改善和保持长期储存的可焊性,并改善抗磨损特性。注 1:在室外暴露时,锡铅涂层可能会出现一些腐蚀。在正常的室内暴露中,锡铅对铁、铜和铜合金具有保护作用。涂层中的不连续处(凹坑或孔隙)可能会发生腐蚀。孔隙率随着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锡铅涂层(焊料)的主要用途是在印刷电路行业中作为可焊接涂层和蚀刻掩模材料。

1.2 本规范适用于含锡量最少为 50%、最多为 70% 的电沉积涂层。该规范适用于哑光、光亮和流动光亮的锡铅涂料。注 2-锡铅镀液由氟硼酸锡和氟硼酸铅以及促进稳定性的添加剂组成。最终外观可能会受到添加专有增白剂的影响。不加光亮剂,涂料呈哑光;使用增白剂时,它们是半光亮或光亮的。将无光泽涂层加热至锡铅熔点以上几秒钟,然后淬火即可获得流亮涂层;棕榈油、氢化油或脂肪在 260 + 10176C (500 + 20176F) 的温度下用作传热介质,但也使用其他加热方法。流动增亮的最大厚度约为7.5微米(0.3密尔);较厚的涂层往往回流不均匀。零件的形状也是一个因素;平坦表面的回流比导线或圆形表面更不均匀(注 3)。注3-锡铅涂料中的挥发性杂质会在流光亮化过程中引起起泡和起泡,从而产生空隙和粗糙度。这些杂质可能是由于电镀液添加剂以及不当的冲洗和加工而产生的。

1.3 本规范不适用于未加工的板材、带材或线材,也不适用于基本大直径不超过 19 毫米(0.75 英寸)的螺纹制品。

标准号
ASTM B579-73(2004)
发布
1973年
发布单位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替代标准
ASTM B579-73(2009)
当前最新
ASTM B579-22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