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实验室

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 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 ( Eco-Materials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earch Center )于 2003年5月正式成立,中心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邹志刚 博士为学科带头人,得到了南京大学的重点支持, 2003 年首期投入经费 550 万元

应用方向:光催化材料 太阳能电池 燃料电池

山东大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实验室是2000年教育部批准的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秉承“立足特色、追求卓越”的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两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主任为刘相法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

应用方向: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材料成形与智能化加工技术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9年7月,依托单位为中山大学。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省重点实验室通过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和物理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基础、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示范等方面的研究, 其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开放型的节能减排领域的广东省

应用方向:燃料电池 太阳能电池 过程节能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生物质能源生化转化实验室

本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于2003年开始与韩国能源所进行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的合作研究,已有2个博士研究生分别在韩国能源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开发研究。并于2004年开始承担有关生物柴油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研究经费450万元以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应用方向:能源生化转化 生物柴油 生物质液体燃料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新材料领域, 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于武汉理工大学,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王占国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国

应用方向:新材料 能源转换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生物材料 功能材料

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生物质能源研究,2001年在校内跨学科成立了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由朱清时院士任实验室主任。2007年12月18日安徽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文,批准于科大建设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在朱清时院士领导下,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

应用方向:生物质转化 生物质工程 生物油精炼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

应用方向:能源基础和战略 太阳能 生物能源 化学激光

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2008年被正式批准成为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实验室

应用方向:高性能热电材料 材料结构与性能 光伏材料与器件 先进能源材料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在浙江省建立的首家国立研究机构,建立新所旨在实施新时期中科院办院方针、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单元协作、推进知识创新工程第三阶段工作,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升

测试服务:材料技术与工程

应用方向:材料技术与工程 新材料研发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热流体与先进能源系统实验室

热流体与先进能源系统实验室主要从事复杂热传及流体流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开发和经济、高效、安全应用为目标,致力于解决相关过程中涉及到热流体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包括: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燃料电池(包括先进电池)系统,微流体能源系统,高效节能技术

测试服务:热流体与先进能源系统

应用方向:热流体与先进能源系统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成立于2002年。“十五”期间主要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电池轿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电气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实验基地,它依托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的前身是建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从原先单一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发展成面向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等各个环节的综合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Low-grade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 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前,能量转换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平台,具有一流的设备条件。实验室主要以 锂电 池、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为纽带,凝集了一支以化学、材料、物理和能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能量转换存储物理化学机制、能源材料结构与

吉林大学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方向。在新能源领域,新型电池(包括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以及太阳能电池等物理电源),作为高效洁净的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具有重要的地位。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武汉大学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化学电源是最为直接方便的便携式(或移动式)能源系统,不仅是支撑民用电子行业的基础产业,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具有广阔应用背景,而且是发展电动汽车,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的关键,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大学电化学能源材料与技术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目前,能量转换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平台,具有一流的设备条件。实验室主要以 锂电 池、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为纽带,凝集了一支以化学、材料、物理和能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能量转换存储物理化学机制、能源材料结构与

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为2012-2014年。建设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浙江大学玉泉校区1000平方米、舟山摘箬山岛海洋实验示范基地1000平方米。浙江大学本部校区内主要建设4个研究室、研究与测试基地等,舟山摘箬山岛主要是海上试验

北京市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 英文名称: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Power Source and Green Catalysis 北京市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批准设立。 重点实验室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面向新能源及节能减排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实验室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定位于能源与资源科学与工程的学术前沿,进行中国能源与资源工程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水资源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实验室依托先进的实验室基础建设,在学科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完成国家层面的相关任务,并与企业紧密合作,为相关产业创新作出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