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急性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和检测(四)

2019.9.28

  APHO-E-03-2005甲醇的快速检测

  甲醇和乙醇在色泽与味觉上没有差异,酒中微量甲醇可引起人体慢性损害,高剂量时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我国发生的多次酒类中毒,都是因为饮用了含有高剂量甲醇的工业酒精配制的酒或是饮用了直接用甲醇配制的酒而引起。甲醇中毒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7~8ml即可引起失明,30~100ml可至死亡。我国发生的多次大范围酒类中毒,酒中甲醇含量在2.4~41.1g/100ml。

  国家卫生部2004年第5号公告中指出:“摄入甲醇5~10ml可引起中毒,30ml可致死。”如果按某一酒样甲醇含量5%计算,一次饮入100ml(约二两酒),即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以粮食为原料的蒸馏酒或酒精勾兑的白酒中甲醇含量应≤0.04g/100ml;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应≤0.12g/100ml;

  正规酒厂生产的市售酒中甲醇含量超标的情况较少,作坊式生产的酒样中甲醇含量超标的情况较多,尤其是以工业酒精配制的酒中常含有急性中毒剂量的甲醇。

  酒醇速测仪适用于蒸馏酒中甲醇急性中毒剂量的现场快速测定。既适用于80度以下蒸馏酒或配制酒中甲醇含量超过1~2%时的快速测定。

  甲醇速测盒适用于蒸馏酒中国家标准规定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也适用于经过重新蒸馏的配制酒中甲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1酒醇速测仪使用说明

  1.1方法原理

  在20℃时,水的折光率为1.3330,随着水中乙醇浓度的增加其折光率有规律地上升,当甲醇存在时,折光率会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值与甲醇的含量成正比。按照这一现象而设计制造出的酒醇含量速测仪,可快速显示出样品中酒醇的含量。当这一含量与酒精度计测定出的酒醇含量出现差异时,其差值即为甲醇的含量。在20℃时,可直接定量;在非20℃时,采用酒精度计温度—浓度换算表和选取与样品相当浓度的乙醇对照液进行对比定量。

  1.2在环境温度20℃时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

  1.2.1掀开盖板3,用擦镜纸小心拭净棱镜2表面,在棱镜上滴放5~7滴蒸馏水或纯净水,徐徐合上盖板,使试液遍布于棱镜表面(不应有气泡存在,但也不能用手压盖板)。

  1.2.2手持镜筒5部位(不要接触棱镜座)。将盖板3对向光源或明亮处,将眼睛对准目镜7,转动视度调节圈6,使视场的分界线清晰可见。

  1棱镜座 2检测棱镜 3盖板 4校准螺丝 5镜筒 6视度调节圈 7目镜

  1.2.3用螺丝刀拧动仪器上的校准螺丝4,调节仪器使视场中的明暗分界线对正刻线0%处,掀开盖板,用擦镜纸擦干棱镜。

  1.2.4取酒样5~7滴放在检测棱镜面上,徐徐合上盖板,以下操作与2.2相同。视场明暗分界线处所示读数,即为乙醇含量%。重复操作几次,使读数稳定。

  1.2.5用酒精度计(读数精确到1%的玻璃浮计)测定样品中的酒精度(醇含量)%。即取1个洁净的100ml的量筒或透明的管筒,慢慢地倒进酒样到容器三分之二处,等液体无气泡时,慢慢放入酒精度计(酒精度计不得与容器壁、底接触),用手轻按酒精度计上方,使酒精度计在所测刻线上下三个分度内移动,稳定后读取弯月面下酒精度示值。

  1.2.6结果计算

  甲醇含量(%)=

  酒精度计测出的醇含量(%)—酒醇速测仪测出的醇含量(%)

  1.3在环境温度非20℃时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

  1.3.1对比法:首先用玻璃浮计测试样品的酒精度数,再选取一个与样品酒精度数相同或低于1度以内(以玻璃浮计测试结果为准)的乙醇对照溶液,然后用酒醇速测仪分别测试这两个溶液(样品和对照液)的醇含量,如果样品中不含甲醇,二者的酒醇速测仪读数应该一致,如果二者的读数相差1%以上时(0%~60%范围内),或相差2%以上时(60%~80%范围内),其差值即为甲醇的含量。

  1.3.2查表法:在环境温度非20℃时,也可采用《酒精度计温度—浓度换算表>>对样品进行粗筛,发现可疑样品时再用对比法进行定量。查表法首先是用酒精度计确定样品的酒精度数,根据《酒精度计温度—浓度换算表>>换算出样品在20℃时的酒精度数,减去酒醇速测仪测定出的度数即为样品甲醇含量。查表法对低度酒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对高度酒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当发现可疑样品时,必须用对比法进行测定。

  1.4说明与注意事项

  1.4.1当酒精度计(玻璃浮计)测出的醇含量在80%以上时,即超出了酒醇速测仪的测定范围。此时可采用《酒精度计温度—浓度换算表》来概略估算样品中的甲醇含量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1.4.2事先用无水乙醇配制出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度乙醇对照液各100ml,储存备用。

  1.4.3在仪器视场分界线中,有时会出现蓝色和绿色两条分界线,应以蓝色分界线为准。

  1.4.4乙醇对照液的配制:将无水乙醇放置在20℃环境温度中,并使其液体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一致,取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或纯净水到刻度,新配制的乙醇对照液(尤其是高浓度对照液)化学结构不够稳定,溶液放置一周后可达到稳定状态。  

  2甲醇速测盒使用说明

  2.1操作方法

  按取样表中的取样量取酒样至10ml比色管中,加入20滴A试剂,混匀,放置3分钟后,加入20滴B试剂,混匀使溶液退色,加入5滴C试剂,混匀,加水至5ml,用吸管一次性加入3mlD试剂(优级纯硫酸),混匀后与对照图例对比定量。

 

乙醇浓度%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取样量ml 0.86 0.9 1.0 1.1 1.2 1.3 1.5 1.7 2.0

  2.2注意事项

  2.2.1使用本方法前一定要带上防护眼镜。

  2.2.2加入D试剂后溶液产生强热,要注意防止烫伤。

  2.2.3在认定样品甲醇精确含量时,请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复检。

  APHO-E-04-2005砷汞中毒残留物的快速筛选检测

  最常见的砷化物为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白砒等,农业上用的粗制品呈微红色,俗称红砒,其它的砷化物有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等。常见的汞化物有氯化汞(升汞)和氯化亚汞(甘汞),硝酸汞及有机汞制剂如赛力散(醋酸苯汞)、西力生(氯化乙基汞)等。它们在工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凡是可溶于水或稀酸的砷化物和汞化物皆系剧毒物质,混入食品中可对人体造成危害。三氧化二砷的中毒量为0.005~0.05g,致死量为0.1~0.3g。氯化汞的中毒量为0.1~0.2g,致死量为0.5g。

  砷化物进入人体后,排泄缓慢,主要是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而蓄积于组织中,使酶失去活性,出现各种营养障碍和不适症状。急性砷中毒患者喉部有烧灼感,继而出现剧烈腹痛,上吐下泻等症状,重者丧失知觉,麻痹而死。

  汞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排泄也缓慢,且无一定规律,慢性汞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急性汞中毒患者,口内有金属味,咽部和食道溃疡,恶心呕吐,呕吐物带血。腹痛,腹泻,血尿,血便,继而出现惊厥或虚脱,可因无尿引起尿毒症或呼吸困难而死亡。

  砷和汞的检验,一般采取经典的“雷因须氏法”为基本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时,表示样品中可能含有砷或汞,现场监测时可作基本定论并采取相应措施,条件许可或中毒物定性时可再分别加以确证。

  1实验用器材:微型分体水浴锅中的电热板,三角烧瓶,(也可以用酒精灯、支架和蒸发皿),铜片,盐酸(优级纯),氯化亚锡。

  2实验原理:在酸性条件下,砷化物或汞化物与金属铜作用产生反应,砷化物使铜的表面变成灰色或黑色,汞化物使铜的表面变成银白色。本方法最低检出限砷为10μg,汞为100μg,按取样量5g计,最低检出量砷为2mg/kg,汞为20 mg/kg。

  3操作步骤:取样品5g于三角烧瓶或蒸发皿中,加人25ml蒸馏水或纯净水,加入5ml盐酸(如为水样,取样品25ml,加盐酸5ml即可),加入约0.5g氯化亚锡晶粒,将三角烧瓶放在电热板上,调节温控旋钮使样液微沸约10分钟(驱除硫化物的干扰),此时加入2片铜片,保持微沸约20分钟。注意随时补加热水,保持体积不变。若加热30分钟后铜片表面未变色,,可否定砷,汞的存在,如铜片变色,可按下表推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合物,并可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保留阳性样品,有条件时分别加以确证。

 

铜片变色情况 可能存在的金属毒物
灰色或黑色灰紫色灰黑色银白色灰白色黑色 砷化物锑化物铋化物汞化物银化物硫化物、亚硫酸盐

  4注意事项

  4.1选择与电热板接触面积较大的烧瓶使用,温控调到样液微沸即可,避免高温。

  4.2反应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铜片变化,如铜片已明显变黑时,应停止加热,否则当砷含量高时,长时间煮沸会使沉积物脱落。

  4.3盐酸浓度以2~8%为宜,过低反应不能进行,过高会导致砷、汞的挥发损失。

  4.4含蛋白质、油脂高的样品,会使方法的灵敏度降低,应消化处理后测定。

  4.5实验后的阴性铜片可回收,用10%硝酸洗净或用细砂纸擦亮继续使用。

  APHO-E-05-2005氰化物中毒残留物的快速筛选检测

  氰化物属于烈性毒物。在食品中的来源有污染和人为投毒等。另外,有些植物本身含有氰苷,如木薯、苦杏仁、银杏、枇杷仁等。氰苷经酶、酸或加热分解后产生剧毒的具挥发性的氰化氢或氢氰酸。氢氰酸的致死量约60毫克,氰化钠或氰化钾的致死量在200~300毫克,苦杏仁的成人致死量平均50粒、儿童平均为11粒。

  方法一(苦味酸试纸法)GB/T 5009.36

  1原理: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氢氰酸与苦味酸作用生成玫瑰红色异氰紫酸钠。

  2试剂:

  2.1苦味酸试纸:(苦味酸试剂需要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才能买到)取普通定性滤纸浸入饱和苦味酸乙醇溶液中,数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阴干,剪成条备用。

  2.2碳酸钠饱和溶液:临用时配制。取无水碳酸钠试剂少许,用少量水溶解成饱和状态溶液。

  2.3酒石酸固体试剂

  3检测操作(避免阳光直射操作)

  取1支检氰玻璃管,插入一片苦味酸试纸条,在试纸条上滴加1滴碳酸钠饱和溶液使试纸条湿润,将检氰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中。

  取切碎的固体样品10g和50ml蒸馏水或纯净水于100ml三角瓶中,充分振摇尽量溶解;如果是液体样品,直接取50ml不再加水,加固体酒石酸约1g,立即塞上装有检氰管的橡皮塞,轻轻摇动使酒石酸溶解,将三角瓶放入75~85℃水浴中加热20分钟后观察管内试纸变色情况,如果试纸出现玫瑰红色,表示有氰化物存在。

  在10克样品中,苦味酸试纸对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15mg,相当于15mg/kg。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粮食(原粮)中氰化物含量(以HCN计)应小于5mg/kg。蒸馏酒及配制酒中,以木薯为原料者氰化物含量应小于5mg/L,以代用品为原料者应小于2mg/L。当用本方法在现场检测粮食或以木薯为原料的酒时,可取4克样品不应出现阳性反应。当取样量更少或进一步稀释后的样品仍显阳性反应时,可推断氰化物中毒的可能性。并将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定量测定。

  4注意:接触过阳性样品的三角瓶和试管,应充分清洗,防止下次使用时产生干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