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2014.1.09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severe acne)的两个全新易感位点。相关论文于1月7日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主任、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何黎(Li He)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Ya-Ping Zhang)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何黎教授擅长皮肤医学美容、损容性皮肤病、疑难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张亚平院士主要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较重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痒痛感觉,可形成黑头、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重型痤疮易反复、难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相比于轻中型痤疮受生活习惯、环境影响更为明显,重型痤疮具有遗传背景。但目前对于重型痤疮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第一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系统地搜寻了重型痤疮新的易感位点/基因。研究分为初筛和验证两阶段展开。在初筛阶段研究人员选取了1056例汉族重型痤疮病例和与之匹配的1056例汉族健康对照,提取所有血液样本的基因组DNA,统一标准化后,利用 Illumina HumanOmniZhongHua-8芯片对病例和对照进行了检测。

  在验证阶段他们在1,860例重型痤疮病例和3,660健康对照中,对初筛中差异显著的位点及部分候选基因位点共计101个SNP进行了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与初筛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由此发现了3个SNP位点达到GWAS显著水平,分别位于两个基因座11p11.2 (DDB2, rs747650, Pcombined=4.41 × 10−9 and rs1060573, Pcombined=1.28 × 10−8)和1q24.2 (SELL, rs7531806, Pcombined=1.20 × 10−8)。

  新研究通过开展中国汉族重型痤疮的GWAS研究,发现了3个与疾病密切相关的SNP位点,并发现其所在基因座中的2个基因DDB2和SELL可能是中国汉族重型痤疮新的易感基因,它们可能通过参与重型痤疮的雄激素代谢、炎症过程及瘢痕形成影响了重型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揭示了与重型痤疮相关的新遗传易感因素和新的生物信号通路。为推动对重型痤疮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