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平面注射填充透明质酸治疗泪沟畸形的临床分析

2022.1.09

泪沟最初定义为起自内眦,沿眶下缘走行的自 然沟壑,是眶区及眶周老化进程中出现最早、最显著 的标志之一。 泪沟的出现给人以疲惫衰老的印象,并 且泪沟区域产生的阴影很难用化妆的形式遮盖住。 通过对泪沟区域的解剖及老化形成机制的深入研 究发现,此前的定义并不准确,泪沟的形成与诸多因 素有关,可以归结为随年龄逐渐增长,特别是 30 岁 之后,眼周皮肤及各层组织逐渐出现松弛萎缩、变薄 等老化现象,以及颧部脂肪垫下移,由此最易在下眶 缘与颧部皮肤交界处形成泪沟畸形。 自 2016 年 3 月 至 2018 年 3 月,我们依据不同透明质酸钠凝胶的 流变学效应,应用两种以上不同的产品,针对 104 例 泪沟畸形的求美者采用多平面、多层次的注射填充 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求美者共 104 例。 男性 12 例,女性 92 例; 年龄 20~65 岁。排除标准:泪沟注射区域存在结缔组 织病,局部皮肤感染,既往注射不明填充材料且局 部触诊未降解(局部可触及填充物或颗粒或结节) 者,无法控制的全身疾病,重症感染,瘢痕体质者。 治 疗前分别根据泪沟区 Barton 分级系统[1]和 Hirmand 临床分级系统[2]对眶隔脂肪膨出程度、面中部老化 表现制定老化评分量表(表 1)。 老化程度评分方法, 即临床表现有每出现 1 项则累计对应的分数,根据 评分总数,将求美者分成三组:轻度组(1~3 分)48 例; 中度组(4~5 分)36 例;重度组(6~8 分)20 例。 每例 求美者单侧注射剂量为 0.5~1.0 ml; 注射后留取照 片,按注射后即刻、注射 3 个月、注射 6 个月进行随 访。 所有求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2.1 注射方法

 

2.1.1 填充剂选择 根据泪沟畸形凹陷的程度及 制定的老化评分标准,合理选用双相交联的透明质 酸试剂及非交联的透明质酸试剂[乔雅登系列(美国, Allergan,国械注进 20153461709)及伊婉系列(韩国, LG Chem,国械注进 20183461717),铂金瑞兰(瑞典, Q-Med AB,国械注进 20173646998)及嗨体 1.5 ml (北京,爱美客,国械 20163461804),且相同治疗者 尽量选用同一厂家产品,通过临床注射发现不同厂 家的产品在同一求美者应用时并未出现强烈的排 异反应,个别仅出现轻度肿胀,且在注射 1 周后均 明显缓解]。 骨膜表层及深层注射时,可选用中、高交 联的透明质酸凝胶; 皮下浅层注射时可选用低交联 的透明质酸; 真皮层注射可选用非交联的透明质酸 联合治疗。 用钝针与锐针注射相结合及将线性或扇 形注射技术相结合,并依据泪沟畸形凹陷程度及老化 评分,同时对注射区域进行体表分区规划(图 1,2)。

 

2.1.2 注射区设计 A 区上界为体表内眦点垂线与 下眶缘交点为起点,向外下方延伸至瞳孔内缘与下 眶缘交点,下界为眶下孔水平线上,形成一不规则 菱形区域(即泪沟起始部);B 区为瞳孔内侧缘垂线 与眶下缘交点水平向后方延伸至瞳孔外侧缘垂线 与眶下缘相交点,下界一般不超过眶下孔水平线,解 剖对位为眶前间隙与颧间隙区域(即眶颊沟水平 部);C 区为瞳孔外缘垂线与眶下缘相交点向后外侧 延伸,外界不超过外眦点与颧突点连线,下界不超 过眶下孔水平线,此区为眶外侧区域(即眶颊沟垂 直部);D 区为 A 区与 B 区凹陷下移过度区(即眶下 凹陷);E 区为颧突点下方(颊中沟起始区域);F 区为 颊中沟的延长区。 由于求美者泪沟畸形的老化程度 不同,并不是所有区域都行同期注射。

2.1.3 操作步骤 术前详细测量观察,记录老化评 分,注射前常规清洁面部,标记注射区域,取 45°半 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不同区域的注射方法如下: 按 D→B→A→E→F→C 顺序注射。 ⑴A 区选择 27 G 13 mm 锐针, 与皮肤呈约 15°角进针至眶下骨膜上 层,回抽 2、3 次,停留 5 s/ 次,左手辅助固定于眶下 缘,保护眶内组织,确认安全后再行缓慢注射,注射 后局部轻度按压至皮下组织平顺,无明显凸起,填充 量为 0.10~0.15 ml。 ⑵B 区及 D 区的注射,选取颧突 最高点下方 2 cm 或瞳孔外缘垂线与鼻翼外侧 2 cm 水平线交点为进针点, 以 25 G 4 cm 钝针水平平行 浸润眶前间隙及颧前间隙进行容量补充,填充量为 0.20~0.30 ml。 ⑶C 区为眼轮匝肌与颧部组织交汇 处,即眶颊沟的垂直部分,该区域可以注射在深脂 肪层或皮下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局部组织容量, 加强眼轮匝肌外侧支持韧带的支撑力, 平滑过度外 周下垂组织。 ⑷E 区以 27 G 13 mm 锐针进行骨膜表 面深层注射(增加颧弓韧带周围组织的支撑力,剂量 为 0.15~0.30 ml。⑸F 区可使用锐针在脂肪层内或骨 膜表面深层注射,支撑颧脂肪垫。 ⑹所有区域填充结 束后, 以锐针在剩余凹陷处行真皮浅层注射矫正,所 有区域注射填充完成后均给予轻度按压至平整。 若 皮肤纹理较深或韧带牵拉力量过大可考虑在 A、B、C 区分 3、4 点注射 A 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 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0.25 U/ 点。术毕局部冷敷治 疗处 15 min,并观察皮肤有无苍白、花斑与暗红。 2.2 满意度评价 根据术后即刻、3 个月、6 个月求美者的临床改 1 2 图 1 下眶区域衰老典型示意 图 2 泪沟畸形注射填充分区示 意(A 区为泪沟起始部;B 区为眶颊沟水平部;C 区为眶颊沟垂直 部;D 区为眶下凹陷;E 区为颊中沟区域;F 区为颊中沟延长段)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 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3 结果

 

本组 104 求美者获随访 3~12 个月,8 例注射后 上睑皮肤有麻木、肿胀感,局部按摩、冰敷 1 h 缓解, 均为填充剂内添加少许盐酸利多卡因溶液后所致; 17 例注射后局部出现轻微淤青;22 例注射后局部 有轻度疼痛感,于注射后 24~48 h 给予间断冰敷, 20 例 1 周后疼痛感消退,仅 2 例症状持续约 2 周。 填充 1 年内,不同时间段治疗部位泪沟畸形的临床 症状均有一定改善,但泪沟区域皮肤色素差异未明 显改变,偶有加深情况。不同程度泪沟畸形求美者接 受透明质酸钠凝胶填充后, 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 果,且 3 个月内矫正效果最佳(图 3),6 个月内仍存 在一定效果,少数求美者在 8~12 个月时仍有部分 效果。 轻、中度组的治疗效果最佳,求美者满意度较 高。 重度组短期内效果尚可。 同时发现泪沟老化畸 形评分越低者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越高(表 3)。 组间效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48, P=0.000),认为不同程度泪沟畸形求美者中,治疗后 的满意度评分不全相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250.384,P=0.000),可认为不同观察 时间点内,满意度评分不全相同;不同求美者在不 同时间点的交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626, P=0.017),可认为时间与求美者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 用。 所以不同时间点内 3 组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610431485559776.png


1610431506786463.png

4 讨论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爱美观念的 普及及审美水平的提高,面部年轻化的求美者逐渐 增多。在整个面部老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就是眶周 老化,而泪沟的出现则为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 所 以针对眶周老化过程学者们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与实践。 1969 年,RS Flowers 研究发现在下睑和颊部 的结合部有条斜行较深的凹槽,因眼泪经常从沟内 由上内侧向下流淌,因而首次以“泪槽”命名。 而后 Stutman 和 Codner 等[3]通过总结大量文献,又将泪槽 沟重新定义:下睑部存在的从内眦向外下方延伸的 倾斜的下眶区凹陷,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和隔前部的 交界处,内眦到瞳孔中央线部分称为泪槽,又称泪沟 畸形;外侧部分称之为睑颊沟,又称为睑颊沟畸形 或睑颊接合部。 有研究表明[4-8],泪沟的形成机制与 诸多因素有关,对于其形成的解剖学机制也有较多 争议。 大体上将泪沟畸形分为原发型及继发型:⑴原 发型泪沟畸形多为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通常认为由 于内眦韧带与眶颧韧带解剖结构坚韧致密有关,而 自然形成的凹陷。 Haddock 等[4]认为,下眶区的眼轮 匝肌其睑部与眶部在泪槽凹陷处产生了肌肉裂隙, 而此处皮下与肌肉之间无脂肪存在,颧脂肪垫正好 起始于此处进而形成凹陷。 Pessa[5]通过解剖研究发 现,泪沟区域皮肤凹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泪槽 韧带(起于上颌骨,止于眶内侧皮肤的一条真性韧 带)的固定作用。 ⑵继发型多由于病理生理因素,伴 随机体老化进程,眼轮匝肌松弛下垂,眼轮匝肌下 脂肪及颧脂肪垫的萎缩,颧前脂肪室的下移,眶隔 内脂肪堆积膨出,同时伴随皮肤组织胶原蛋白流失, 弹力纤维的断裂,皮肤弹性降低,色素沉着改变、光 老化所致的泪沟凹陷等[6-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泪沟 畸形的矫正方法是尽量将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位, 增加局部组织容量:第一种,传统手术方式,无论是经结膜入路或经皮入路的手术方式创伤程度相对 较大,受限于一定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期 长,因而不被多数人接受[9-10]。第二种,微创线提拉技 术,最常用的有 PPDO、PCL、PLLA、PA 线等[11-12],但 是相对容易出现组织相容性问题,且支撑度有限; 第三种,微创注射填充方式,由于组织工程学的发 展,自体脂肪填充、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富血小板 血浆、聚左旋乳酸等诸多材料作为注射填充的选择 材料[13]。 但是在众多材料中透明质酸钠应用较为广 泛,由于其创伤小、见效快,同时在注射不满意或出 现并发症时,可选用适量的透明质酸酶进行纠正治 疗被多数求美者认可[14]。虽然如此,但是眶周解剖结 构复杂,为避免泪沟区域不恰当填充形成医源性睑 袋,所以合理的选用注射材料及泪沟区域不同部位 的注射层次, 注射先后顺序的选择对于医师就有了 较高要求。 同时由于眶周脉管系统分部复杂,源于颈 内动脉, 所以注射时要清晰的掌握三维立体的解剖 层次, 避免损伤血管及透明质酸误入血管发生严重 的栓塞[15-16]。 所以深层注射可以选用高交联的透明质 酸材料,同时使用钝针注射,更有优势,相对支撑度 高,组织内穿刺灵活,损伤较小;而皮下注射应用低交 联的透明质酸材料,锐针注射,更容易达到相应的解 剖层次; 真皮层组织可选用低交联或非交联的透明 质酸复合液进行填充。 均匀适量分布在相应的层次 内,由于眶区皮肤较薄,浅层注射时尽量减少用量,避 免产生明显“丁达尔”效应及组织水肿反应[13,17]。

 

本研究结合泪沟区域相关解剖及临床症状特 点改良常规注射方法,于不同区域的注射方法如下: 按 D→B→A→E→F→C 注射顺序;B 区(眶颊沟水平 部)及 D 区(眶下凹陷)处,此区为容量性缺失,填充时 使用钝针注射损伤小,注射灵活,在眶前间隙与颧前 间隙内平缓注射,以防止填充量过大形成医源性睑 袋。 且 B 区及 D 区先于 A 区注射填充,可在 A 区未 填充前就达到一定的支撑效果,先操作这 2 个区域 可减少 A 区的注射填充剂量。 A 区(泪沟起始部):该 区域受泪槽韧带及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内侧牵拉,同 时该区域皮肤较薄又是内眦动脉走行区域, 所以选 择锐针进行骨膜表面填充,少量多点。 E 区(颊中沟 区)及 F 区(颊中沟延长区),此区域由于颧弓韧带及 周围组织松弛产生,主要考虑面中部整体容量缺失 情况进行深层支撑注射。 该区域填充后由于下垂组 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撑,以及生物力学作用,使区 域组织上移。 C 区为眶颊沟垂直部,作为最后填充的 部位, 由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及眶颧韧带的牵拉, 应注射在脂肪层,且填充过程中应将颧突的高度考 虑在内,此区注射能够增加外侧区域的容量支撑,改 善外眦角上移。 根据术前老化评分测量及观察,不 同求美者泪沟畸形的凹陷程度不同,老化评分也不 同,所以并不是所有区域要求同期注射,未出现症 状的区域少填或不填。 根据随访的时间观察,轻、中 度的泪沟畸形在使用透明质酸作为填充剂的治疗 过程中获得短期内良好的效果,且一定程度的容量 补充后,局部皮肤提升。多数求美者在 6 个月内均存 在明显效果,少数求美者泪沟区域存在明显皮肤差 异,考虑可能与透明质酸产生的“丁达尔”现象及局 部容量增加后组织循环不良有关。 但是对于老年、 重度的泪沟畸形求美者, 采用透明质酸填充的方法 改善效果一般,治疗后满意度较低。

 

综上所述,面部老化进程是一门多学科、多系统 相结合,并在一定先天性因素及相关韧带、骨骼、筋膜 系统多方相互作用前提下,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软 组织的流失,脂肪室的下移而导致的综合结果[16,18-19]。 面部的年轻美,也是动态美,任何年轻化的治疗最 终也要达到动态自然美,所以笔者认为,根据透明 质酸流变学特性, 应用不同类型的透明质酸行多平 面多层次的填充注射,在轻、中度泪沟畸形的临床 矫正治疗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求美 者的满意度,此种改良的泪沟填充方式不但安全性 有较大的提高,局部组织相融性增加,同时避免了产 生医源性睑袋问题。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