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贺福初院士最新文章获蛋白研究新工具

2013.3.10

  来自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oteome-wide prediction of self-interacting proteins based on multiple properties”的文章,研发出了一种在线分析工具SLIPPER (SeLf-Interacting Protein PrEdictoR) ,利用这一工具,研究人员可以从整体水平上理解自相互作用蛋白在细胞功能中的角色。相关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贺福初院士,贺福初院士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曾获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如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所谓自相互作用蛋白(Self-interacting proteins)是指自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拷贝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这种蛋白在细胞功能和蛋白相互作用PINs进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了解是否一个蛋白能够发生自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揭示其功能,并且有时对于揭示其功能,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之前分析这种蛋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些自相互作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对于其整体属性了解得并不多。而且目前最常见的两种高通量蛋白相互作用检测技术并无法准确检测蛋白自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更是十分缺乏。

  为此,在这篇文章中,贺福初院士开发出了一种在线分析工具SLIPPER (SeLf-Interacting Protein PrEdictoR) ,利用这一工具,研究人员可以从整体水平上理解自相互作用蛋白在细胞功能中的角色。

  这一工具是在此前PRINCESS蛋白作用数据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员从整体的角度通过系统地分析并预测自相互作用的蛋白,首先他们发现自相互作用的蛋白,在结构上与其它蛋白相比,包含更多的结构域。在进化方面也更倾向于保守和古老,在功能方面,则包含更多的酶基因,管家基因和药物靶标,在拓扑结构上更是在PINs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研究人员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发出了一种全蛋白质组学范围的预测模型。并通过了五倍交叉验证和一个独立验证实验,证明了这一模型的有效性。由此研发出首个自相互作用蛋白预测模型,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用户友好的在线分析工具。

  利用这一工具,研究人员能更好的了解自我相互作用蛋白,并且这一模型也将能用于自相互作用蛋白高通量研究,以及为解析其功能提供更多的线索。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