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揭示抗生素“助纣为虐”

2016.6.16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系统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教授Andreas Bäumler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机制,解释了抗生素是如何改变肠道菌群,增加有利于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的。

  发表在6月15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肠道菌群改变是许多人类疾病的基础,发现负责改变微生物群落的一种机制,为开发出一些新疗法来破坏抗生素治疗后让这些病原体获得生长优势的一连串事件打开了大门。

  研究的第一作者Franziska Faber说:“传统上,研究的焦点一直放在抗生素帮助控制细菌生长或当细菌对现有药物耐药时可帮助开发出新药物配方的机制上。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实,抗生素治疗后沙门氏菌能够在肠道中旺盛生长是因为提高了氧化糖类的可用性。”

  肠胃炎是服用抗生素的一个常见副作用。虽然腹泻是轻微的且会在终止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导致结肠炎或可引起腹痛、发烧和血性腹泻的更为严重的状况。

  Bäumler的研究发现,口服抗生素治疗提高了一种宿主酶的合成,该酶可以生成一氧化氮自由基,将糖类氧化为糖酸,如沙门氏菌重要驱动因子——粘酸(galactarate)。

  Bäumler说:“分类学家凭经验将利用粘酸确定为是引起肠胃炎的分离沙门氏菌的一个特征。新研究提出这一特性是沙门氏菌利用来在宿主肠道中生长的一个‘商务计划’的组成部分。”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抗生素已经至少帮人们延长了10年的寿命。但是现在它又带给了人类一个新的挑战:抗生素耐药性。

  由东安格利亚大学、中山大学、徐州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朝着解决抗生素耐药这一问题又近了一步。发表在2016年2月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出了耐药细菌细胞维持防御屏障的机制。新研究结果为开发出新一波通过搞垮细菌的防御墙,而非攻击细菌自身来杀死超级细菌的药物铺平了道路。

  耐药性致病菌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在中国,一个新的危机正在浮出水面:抗生素污染了食品和饮用水。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的宋宏彬等人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我国抗生素使用的现状以及抗生物滥用所产生的影响,为人们提前敲响了警钟。

  在出生后不久给予短时间、低剂量的抗生素可对小鼠造成长久的影响,导致小鼠在中年时肥胖。发表在2014年8月14日Cell杂志上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生命早期一个关键的时间窗肠道微生物组有可能影响了一些代谢信号通路的形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