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022.12.05

  发病机制

  除畸胎瘤有完整包膜,为局限性非侵袭性生长,其余肿瘤大多呈侵袭性生长,并可沿脑脊液发生播散性种植或远处转移如骨、肝及淋巴结等。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肿瘤阻塞 三脑室出口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及颅高压。

  2.邻近结构受压症 如压迫中脑四叠体上丘导致双眼不能上视,下丘脑内侧、膝状体受压,可有耳鸣、听力减退。

  3.内分泌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可分泌褪黑激素,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可表现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肥胖、嗜睡等。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肿瘤突向三脑室后部或向前下发展使导水管狭窄及闭锁,可早期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致使颅内压增高。

  2.临近脑受压症状

  肿瘤压迫四叠体上丘可出现双眼上视困难、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射消失;肿瘤生长压迫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可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肿瘤向下发展压迫小脑上脚或上蚓部可出现躯干性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肿瘤直接侵犯或沿脑室播散转移至丘脑下部可导致尿崩、嗜睡等下丘脑受损症状。

  3.内分泌症状

  肿瘤压迫正常的松果体细胞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去除了褪黑激素对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可导致性早熟,也有少数表现为性征发育停滞。

  4.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发作,双侧锥体束受压的症状。椎管内转移生殖细胞瘤可因肿瘤细胞脱落发生椎管内转移,出现脊髓受损的表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