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AOAC中国区年会暨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学术报告

2011.10.27

  报告题目:AOAC SPIFAN(婴儿配方奶粉及成人营养素国际标准)项目进展

  报告人:AOAC理事、婴幼儿配方奶粉及成人营养素国际标准项目主席戴尔·苏利安博士

33393_201110271724321.jpg

AOAC理事、婴幼儿配方奶粉及成人营养素国际标准项目主席 戴尔·苏利安 博士

  婴儿食品和成人营养品是世界上最严格管理的一些食物材料,因此,这些产品中正确的营养素含量水平很关键,而且行业内好的分析测试方法也很重要。对于成人营养素,大多数AOAC测试方法来自上世纪80年代,或者更早,自从那时已有许多新品,包括许多新的原料,致使在某些环境下旧方法的失败。

  AOAC国际联手全球主要的成人营养素公司,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流程方法,参与的公司主要有Nestle、Abbott、Danone、Fonterra、Mead Johnson、Perrigo-PBM和Pfizer等,AOAC与这些公司合作,确定和区分了25种关键营养素,需要新的分析测试方法。苏利安博士介绍了有关SPIFAN计划的细节和用于现代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依赖于投资者、工作团队、专家审核和研究主管。

  报告题目:开发茶叶653种农药多组分残留检测技术——建立AOAC官方方法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

33393_201110271724401.jp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庞国芳 院士

  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食品安全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国际贸易农药残留限量门槛的高筑,都呼唤高通量残留分析技术。目前,世界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茶叶中800余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世界各国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多组分残留AOAC标准研究势在必行。庞院士开发出653种农药多组分残留同时检测技术,GC-MS&LC-MS/MS分析程序适用于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中653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测量。该方法实现了多类别多品种同时检测,方法灵敏度满足国际贸易要求,拥有五大创新点:第一次实现了用乙腈从茶叶基质中提取653种以上的农药残留,而不使用含氯有机试剂;第一次研究开发了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leanet-TPT三元SPE柱,实现了对茶叶基质中653种农药残留的净化;第一次设计了GC-MS和LC-MS/MS按时段分组检测新程序,使多组分残留分析像单残留一样简单;第一次研究建立了茶叶农药污染样品ppb级残留代谢动力学指数方程,可预测3个月内协同研究样品残留水平,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率达70%;第一次在2009年AOAC年会上介绍,2010年被AOAC确定为12项优先研究项目之一。总之,符合世界潮流,低碳环保,资源节省,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要求。

  AOAC国际协同研究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460种农药在混合标准溶液稳定性,查清460种农药在混合标准溶液中三个月的降解规律,选出稳定性好的农药;第二阶段研究340种农药在绿茶和乌龙茶中的稳定性,选择出在茶叶中降解较慢的农药;第三阶段研究271种农药在茶叶Youden pair样品中稳定性,为设计国际协同研究方案做了理论基础的准备;第四阶段设计8种不同分析程序系统考察方法Ruggedness,不同人员用不同仪器、不同耗材,在不同污染水平考察方法的经久耐用性;底物阶段用降解动力学指数方程对茶叶样品中农药含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研究,建立两种茶叶201种农药ppb级残留水平降解动力学指数方程3216个;第六阶段验证EU标准对这项AOAC协同研究中农药识别的适用性,得到16128个离子丰度数据与EU标准负符合率在95.5%以上。向50个多家和地区的240个实验室征召协同研究者,其中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个实验室注册报名参加。为了深入考察协同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邀请了16个实验室参加了这项模拟协同研究。这次模拟协同研究不仅发现了成功的经验,也找到了避免出现离群值的办法,模拟协同研究结果满意程度超过了预期。

  报告题目: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安捷伦全方位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介绍

  报告人:安捷伦全球食品应用首席专家PAUL ZAVITSANOS博士

33393_201110271724451.jpg

安捷伦全球食品应用首席专家 PAUL ZAVITSANOS 博士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及全球的关注,食品中污染物要精确、灵敏、快速地进行溯源分析,如农药、兽药、霉菌毒素、海生毒素、食品添加剂和过敏原的残留,及更多食品种类色素中存在的未知化合物的筛选和鉴定,这些都是实验室化学家和仪器供应商的目标和挑战。PAUL博士介绍和讨论了GCQQQ、GCQTOF、LCQQQ等最新技术及其在食品部门高效分析的应用,并扩展到使用生物和质谱平台来研究食品可靠性,报告中所提到的研究课题和分析方法与AOAC和实验室管理标准符合。

  报告题目:微生物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

  报告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女士

33393_201110271724491.jpg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刘秀梅 女士

  食品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真菌与真菌毒素、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危害,时刻在威胁着食品的安全,一旦爆发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后果就及其严重。在2003~2008年期间,共发生1157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因素主要有交叉污染、加工不当、存储不当、原料变质、原料污染、加工人员污染、设备污染等,另外还有高达13%的情况,原因不明。所以,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监测一般有疾病监测、病原监测和主动监测等类别,同时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不同,它是一个与各利益相关方磋商后,权衡政策方案,综合考虑风险评估,和其它与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公平贸易的相关因素,并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过程。

  接下来,刘研究员又介绍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微生物标准,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克洛诺菌)的标准。另外,还有产品(质量)标准、加工(控制)标准和微生物(控制)标准,用于食品加工工艺及为了控制微生物危害而进行的特殊处理,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控制某特定环节病原菌检出的频次和浓度。新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对食品安全目标(FSO)、执行目标(PO)和执行标准(PC)有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微生物检测也有了一般原则,进一步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