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长春展示中国光学科研史:从“单反”到“极紫外相机”

2016.4.25

  中新网长春4月23日电 (记者 李彦国)新中国第一台单反相机如今看来依然精致,楼下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与其呼应。短短的几米距离,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光学研发水平的发展历程。

banquan20.jpeg

市民参观天绘一号高分辨率相机

banquan20.jpeg  

市民参观吉林一号卫星初样 张瑶 摄

  23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前一天,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举办公众开放日,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取得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集中亮相,揭开神秘面纱。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全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素有“光学摇篮”之称。曾先后参加“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中国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1964年由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单反相机被摆放到二楼环廊。一侧的栏中介绍:能自动收缩光圈,备有自动测距装置,抓取瞬间速度快,能拍摄静物或者很近的景物。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国际合作处处长张来明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能做出自己的单反相机。“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中国人要开自己的汽车,是长春的一汽生产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相机,是长春光机所生产的。”

  环廊内,光学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中国第一锅光学玻璃、跟踪空间目标的光电经纬仪……一系列成果见证了中国早期在光学领域获得的突破。

  沿着楼梯台阶拾级而下,则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天绘一号测绘相机、风云三号太阳辐射监测仪、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在航天展区顺序排开。

  这其中,随嫦娥三号着陆于月球表面的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让人类首次在月球直接观察到了地球等离子层的变化。

  “极紫外是人眼不能看到的,这个波段能够发现地球好多隐含的元素,通过监测能够指导人类的航天、通讯生活等。”张来明说。

  研发大厦门口,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张学军指着一块口径达2米的碳化硅反射镜向记者介绍,从它的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完全由中国自主完成。“我们研究的最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大口径望远镜制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预示中国光学发展未来可期。”张学军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