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

2022.1.13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病例分析


患者男,62岁,因“肺癌术后3月余,纳差、乏力1月余,剧烈疼痛1h”于2018年5月13日收入简阳市人民医院。患者于入院前3月余,因肺部占位性病变在外院就诊,于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癌根治术+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术后1月余,患者左侧胸部手术切口区域疼痛、麻木,未予以特殊处理。

 

入院前1个月,患者左胸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进行性加重,每日有间断性枪击样爆发痛5~10次,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9~10分,明显影响患者睡眠,导致其精神差、食欲差,影响日常生活。

 

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pT4N1M0(ⅢA期),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躯干骨继发恶性肿瘤;癌性疼痛;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该患者既往在外院和本院肿瘤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卡马西平100mg,2次/d;普瑞巴林75mg,2次/d;氨酚曲马多片37.5mg,2次/d;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mg,12h/次;盐酸吗啡缓释片30mg,1次/d。但疼痛控制不佳,NRS评分仅下降1~2分。

 

入院后,患者疼痛加重时予以盐酸吗啡注射液4mg,每12h皮下注射1次,并加量至8mg,每12h皮下注射1次,爆发痛发作控制<3次/d,NRS评分稍有下降。入院后1周,患者已行化学治疗数日,但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控制仍欠佳,NRS评分5~8分,爆发痛时可达10分。遂请疼痛科会诊,体格检查见患者左背部肩胛线至左胸腋前线有一长约20 cm手术瘢痕,其前下部可见一长约3 cm手术瘢痕,神经支配区域为T4至T8。

 

患者疼痛分布区域为手术瘢痕所在区域,棉签擦拭该区域皮肤存在麻木样感觉异常,为痛觉过敏现象。疼痛科建议调整药物治疗,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治疗癌痛为辅,故加用加巴喷丁胶囊0.3g,3次/d口服抗神经病理性疼痛;阿普唑仑20mg睡前口服以改善患者睡眠;并予阿米替林片25mg,1次/d抗抑郁治疗。治疗3d后患者PTPS仍未有效控制,NRS评分几乎无改变,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转诊至疼痛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取右侧卧位,将迈瑞M9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纵切脊柱,定位T5棘突,向躯体左侧平行移动探头,显示竖脊肌所在位置(图1)。

 1597966973568960.png

完成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超声探头套无菌探头套,以平面内技术于竖脊肌下方注入0.20%罗哌卡因注射液30mL。纵轴视图显示整个穿刺针位置,根据注射药液情况实时调整针尖位置。当出现竖脊肌深面梭形扩张、上下流动的低回声图像时提示药液注射成功(图2)。拔针后,按压注射点5min以确保无活动性出血。

 1597966993360174.png

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良好,操作、注射过程耗时10min。休息30min后,用棉签酒精法测试镇痛平面,患者不能准确描述,NRS评分评估疼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疼痛程度减轻约30%,遂转回肿瘤科病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必要时于3~5d后行第2次或其他疼痛介入治疗。

 

术后当夜,患者疼痛明显加重,NRS 10分,予盐酸吗啡注射液8mg皮下注射(间隔4h)两次才获缓解。术后第1天晨,疼痛科第2次会诊,考虑患者疼痛加重可能系术后炎性反应所致,予美洛昔康抗炎止痛治疗,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后24~48h可能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患者和家属表示理解,并愿意3d后若疼痛仍无改善,接受进一步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术后第2天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未再出现爆发痛,NRS评分降至0~1分。

 

治疗后1周内每日随访NRS评分均维持在1~3分,无爆发痛。治疗后第2周,行第2次ESPB巩固治疗,患者NRS评分稳定于0~1分出院。出院后1周,1、3、6个月患者于疼痛门诊随访,PTPS控制良好,仅以加巴喷丁胶囊0.3g每晚口服维持,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mg每12h口服1次,治疗癌痛,NRS评分维持0~1分未再反复。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