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罕见的肥大细胞白血病

2021.6.08


    2016年6月21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侯霞老师在全国形态学诊断学术交流群中,分享了一例非常罕见的肥大细胞白血病,现将此病例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

    病史:患者男性,74岁。因“头昏、头痛2日,验血异常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不伴晕厥及视物旋转,休息后症状无缓解,半天后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至我院急诊内科就诊,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头昏、头痛缓解。第2日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以“全血细胞减少查因”收住我院血液内科。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近半月出现双上肢及躯干皮疹伴瘙痒,予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查体:一般可,神清,贫血貌,皮肤无瘀斑,无黄染。双上肢前臂、双下肢踝周、躯干可见片状暗红色皮疹,呈苔藓样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腹部B超示:脾大声像(厚度:7.2cm,长径:16.4cm,形态饱满,回声细小均匀,其内未见异常)。腹盆腔积液声像。以下为部分检查结果。

    第一次血常规结果:
 

    第二次血常规结果:


    生化检查结果:

 

    粪便常规及隐血结果:

 

    血涂片结果:

    手工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7%,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4%,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1%,淋巴细胞33%,单核细胞3%。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片尾部。
 

    骨髓涂片结果:

    肥大细胞66.5%,中性中幼粒细胞4.5%,中性晚幼粒细胞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4%,中性晚幼粒细胞5.5%,嗜酸性中幼粒细胞1%,嗜酸性晚幼粒细胞0.5%,中幼红细胞2%,晚幼红细胞4%,淋巴细胞10%。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各位老师,帮忙看看,这是患者部分常规检查和外周血、骨髓片结果,其他相关组化、流式、基因等检查还没出来。

    李向宇-华山医院北院:加做甲苯胺蓝染色看肥大细胞或者嗜碱粒细胞。

    王哲主任-保定市第一医院:查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除外慢粒急变。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镜下核多数圆形吗?像肥大细胞,可用快速瑞氏染色(固定至冲洗大约2分钟),作用与甲苯胺蓝染色相似,如果是肥大细胞,其颗粒很容易上色。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王老师,有一部分细胞是圆形核。王老师说的快染是指1+2液总共2分钟吗?肥大细胞和嗜碱白都没见过,所以没了方向。
 

    李婷-丽水市人民医院:侯老师,肥大细胞吧,那么多颗粒覆盖核上。

    江丽艳-辽宁蒙医院:侯老师的病例,细胞颗粒粗大,D-D二聚体高吗?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D-D二聚体正常。考虑肥大细胞,没遇到过,请老师们帮忙看看。

    高文银-山西省太谷县人民医院:肥大细胞的POX是阳性反应吗?

    张春梅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POX一般为阴性。同意肥大细胞,做个甲苯胺蓝染色;速染有糖原的感觉!

    钟国梁主任-大理州人民医院:支持组织嗜碱细胞!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是的,快速染色也支持肥大细胞,看骨髓涂片中颗粒已经明显着色了。看看血片中有无肥大细胞。

    刘敏-齐河县人民医院:第一次见肥大细胞!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王老师,在外周血片尾看到少量破坏的这类细胞。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看图片,有些颗粒少的也是肥大细胞,有些细胞比较幼稚,肥大细胞总共占多少?肝、脾肿大吗?还有皮肤潮红、瘙痒,皮肤划痕症等,考虑肥大细胞白血病(MCL)、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这类疾病。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大概有70%左右。申请单上写着脾中度肿大,无肝、淋巴结肿大。刚问了医生说近一月来上下肢有苔藓样皮疹伴骚痒,而且粪便隐血阳性。临床医生也考虑肥大细胞,估计会增加一些检查。

    王剑超主任-浙中大附属二院:王老师好,现在MCL是不是已归到肥大细胞增多症大类中了?一般我们只要报肥大细胞增多症就可以了?只有在有白血病表现的时候才报MCL?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是的,归MPN中的肥大细胞增多症。MCL这种少见白血病诊断标准国内外也不一样。患者比例很高,幼稚肥大细胞也易见,外周血也有少许等,我觉得应该考虑MCL!

    王剑超主任-浙中大附属二院:是的,我也觉得考虑MCL,但MCL具体诊断标准记不清楚了,好像外周血大于10%,骨髓有幼稚且大于20%可以报MCL。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国内标准够的上,就是临床表现还需问问。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已跟医生沟通过,患者双上肢前臂、双下肢踝周、躯干可见片状暗红色皮疹,呈苔藓样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因为第一次遇到,所以想再请教一下王老师,肥大细胞是详细分出原始、幼稚与成熟,还是笼统分一个百分比。大部分细胞被颗粒覆盖,核染色质不易观察,分类有些不易。请老师指导!

    王霄霞教授-温医大附属一院:能区分的话还是分出各个阶段,如不好区分只能归在一起。核小的多数是成熟的,建议在薄点部位分类。

    庄顺红主任-浙大金华医院:POX有结果吗?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庄老师,做了过氧化物酶(POX)、特异性酯酶(CE)、PAS、非特异性酯酶、甲苯胺蓝等染色,以及流式、基因、染色体等检查。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各位老师好,这是免疫分型结果:主要表达CD2、CD9、CD13、CD25、CD33、CD38、CD64、CD117、CD123;还有基因突变定性检测结果。

    侯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根据临床表现、骨髓涂片、流式、基因及染色体结果,最终该病例诊断为肥大细胞白血病。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参与讨论!

    结论

    肥大细胞白血病(MCL)又称为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本病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不少病例先有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以后转变为白血病,少数以肥大细胞白血病发病。在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四版)中,把MCL归入MPN中的肥大细胞增多症范畴。而在2016版新分类中,由于肥大细胞增多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肥大细胞增多症已自成一类,包括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肥大细胞肉瘤。MCL属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也不再属于原来的MPN大类了。

    MCL是肥大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除一般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相似外,还有较特异的表现:由于肥大细胞颗粒内活性物质(组胺、肝素等)的释放,可引起一系列的变态反应,如面色潮红、低血压、瘙痒或骨痛、头痛、支气管痉挛、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浸润时可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皮肤色素性荨麻疹少见。

    肥大细胞白血病(MCL)WHO诊断标准(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1)满足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标准,SM的标准如下。

    1)主要标准:骨髓和(或)其他皮肤以外器官的病理切片中可见多灶性、致密的(15个及以上的肥大细胞聚集)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需经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或其他特殊染色证实。

    2)次要标准:

    a.骨髓和(或)其他皮肤以外器官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肥大细胞25%以上,为纺锤状或形态不典型;或骨髓穿刺涂片中25%以上的肥大细胞为幼稚的或不典型肥大细胞。

    b.骨髓、外周血或皮肤以外器官可检测到KIT基因第816密码子的点突变。

    c.骨髓、外周血或皮肤以外器官的肥大细胞共表达CD117、CD2和(或)CD25。

    d.血清总的类胰蛋白酶持续>20ng/ml(存在相关的克隆性髓系疾病时该参数无效)。

    符合一个主要标准和一个次要标准,或满足三个次要标准诊断成立。

    (2)骨髓活检示不典型的、幼稚的肥大细胞弥漫性浸润,常为间质性浸润。

    (3)骨髓穿刺涂片中肥大细胞≥20%。

    (4)外周血肥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

    变异型:即非白血性肥大细胞白细胞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之1~3,但外周血肥大细胞比例<10%。

    鉴别诊断:注意与嗜碱性粒细胞及中毒颗粒相鉴别(参考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和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一、肥大细胞:这里主要指肥大细胞白血病中的肥大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较细致,核仁清楚或不清楚;胞浆较丰富,深蓝色,可有伪足或空泡,充满或多或少的深紫红色颗粒,可覆盖于核上;易见吞噬红细胞现象。超微结构:核1个或多个,偶见明显核仁。A颗粒可见,嗜碱性粒细胞的θ颗粒未见。化学染色示苏丹黑(SBB)、PAS和甲苯胺蓝可着色,CE、酸性磷酸酶(ACP)染色阳性,溶菌酶弱阳性,POX和α-非特异性酯酶阴性。免疫表型:肥大细胞共表达CD9、CD13、CD33、CD45、CD68及CD117,但不表达几种粒、单核系抗原,如CD14、CD15和CD16及许多T、B细胞抗原。肿瘤性肥大细胞经常表达CD2或CD2和CD25。细胞共表达类胰蛋白酶/胃促胰酶、CD117、CD2/CD25则为肿瘤性肥大细胞。但CD25的表达可能不稳定,在一些少见的疾病亚型中检测不到,例如分化较好的SM或者部分肥大细胞白血病患者。

    二、嗜碱性粒细胞:这里主要指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嗜碱粒细胞。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中等大小,核浆比高,核圆形、卵圆形或双叶形,核仁1~3个,胞浆中度嗜碱,含数量不等的粗大嗜碱性颗粒,异染阳性,并可有空泡,成熟嗜碱粒细胞少见。电镜示胞浆颗粒有嗜碱粒前体细胞或肥大细胞的特征性结构(所以临床上可有高组胺的症状,类似SM表现)。化学染色:甲苯胺蓝异染阳性,ACP呈弥漫阳性,PAS块状阳性。而SBB、POX及NSE呈阴性。免疫表型:原始细胞表达CD13和(或)CD33、CD34,经常表达CD123,CD203G、CD11b,但其他单核标记为阴性。与正常嗜碱性粒细胞不同,可以表达HLA-DR但CD117阴性,而刚才说的肥大细胞CD117一般是阳性的;此外可有CD9、膜CD22、TDT的阳性,但其他淋系特异性标记阴性。

    三、中毒颗粒:多出现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内。这种细胞体积稍大,周边不清,有云雾感。核染色质致密、紧缩。胞浆灰蓝或暗灰,其间散布若干粗重、暗紫蓝色大小较均一的颗粒,一般比嗜碱粒细胞中的颗粒小一些,有时可伴有空泡出现。感染、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及放射病可见到,若去除感染、过敏等因素,中毒颗粒一般可消失。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