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罕见的先天性少毛症病例分析

2022.3.03

天性少毛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毛发疾病,具有临床和遗传上的异质性,通常会在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发病,可为家族聚集性或散发。近年来,相关致病基因陆续被发现,包括APCDDl、RPL21、CDSN、U2HR、KRT74、KRT71、LPAR6、HR,CDH3及LIPH等。根据是否伴发其他先天性异常,先天性少毛症又分为仅有毛发异常的先天性少毛症和伴发少毛症的遗传性综合征,先天性少毛症伴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HJMD,OMIM:601553)即是后者中的一种。这是一种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毛发稀少,伴随着严重的渐进性视网膜黄斑退行性改变,最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失明。已有研究表明,HJMD由编码P钙黏蛋白的CDH3基因突变引起。周娜等对1例先天性少毛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研究,并借助新一代测序技术明确其遗传学病因。


患儿女,9岁3个月,出生即头发少,呈绒毛状,生长缓慢。皮肤科检查示头发细软呈淡黄色、羊毛状,稀疏,头顶发量稍多,四周发量稀少,发际线上移,前额增宽。眼科检查无明显异常。患儿父母及妹妹均无相似异常表型,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


1646309166354028.jpg


抽取患儿及其母亲、妹妹外周静脉血,对基因组DNA进行新一代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CDH3基因存在2个突变,分别是第5号外显子c.1057G > T(p.D353Y)杂合突变和第10号外显子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均为新突变,软件预测具有致病性。Sanger测序验证示c.1057G > T(p.D353Y)杂合突变来自患儿母亲;传递分析示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来自患儿父亲。


1646309167779477.jpg


以上结果显示,该先天性少毛症患儿携带的c.1057G > T(p.D353Y)和c.1767delC(p.I589Ifs)杂合突变可能导致其发生先天性少毛症伴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应严密观察并按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对症治疗眼部症状。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