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极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投入使用

2010.4.07

  首次独立建成南极永久性验潮站

  考察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建立了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建成的南极永久性验潮站,为我国监测南极海平面变化、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

 

  首次应用无人机开展大范围南极海冰观测

  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首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雪燕”进行了大范围海冰观测实验。“雪燕”搭载传感器设备在南极中山站附近40公里海域内累计自主飞行39个架次、20余小时,获得了清晰的海冰形态图像和精确的海冰观测数据,为“雪龙”号破冰航行提供了参考。

 

  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基本建成

  我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南极中山站极区地球空间环境实验室在此次考察期间基本建成,并已正式投入越冬观测。该实验室的建成,将使中山站对极区地球空间环境的探测范围由极隙区、极光带扩展到极盖区,可探测到的自然现象覆盖电离层和磁层,探测要素包含极光、电离层参量和空间等离子体波等关键要素,使南极中山站成为自主性更强、国际一流的极区地球空间环境观测站。

 

  首次开展大范围南极地物光谱采集

  光谱反射数据是研究地面物质特性的基本遥感资料。此次考察首次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周边大范围开展了光谱测量工作,获得有关南极雪、冰、岩石、湖水、地衣等地面物质的大量光谱反射数据和图片资料。这些现场资料不仅有助于增加人们对南极地物反射特性的了解,也为我国编绘出首张高分辨率南极陆地“景观图”、精确展现南极洲地物分布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次在南大洋自主成功布放和回收潜标系统

  考察期间,考察队在南极第三大湾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回收一套潜标系统,该系统对南大洋的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持续观测,获取了理想的观测数据和样品。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成功布放并回收潜标系统,对于开展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洋、海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