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虱传斑疹伤寒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2022.7.19

  发病原因

  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普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胞内的微小球杆菌,大小为大小为(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因为本身的酶系统不完善,不能完成三羧酸循环,需要从所寄生的真核细胞中获取辅酶A、NAD等物质才能繁殖生长。

  传染源:该病的传染源是感染普氏立克次体的患者,从潜伏期末就开始具有传染性,到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病原体也可以长期隐伏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再次增殖、复发。

  传播途径:人虱为传播媒介,主要是体虱,其次为头虱,阴虱一般不传播。人虱在适宜的温度下存活(29℃左右最活跃),以吸人血为生,叮咬患者后,立克次体在虱子肠壁上皮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后立克次体进入肠腔,当再次叮咬人或者被人人虱死亡破碎后立克次体从人虱体内逸出,从人体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感染人类。

  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特征:寒冷地区多发,冬春季发病较多,主要是因为穿衣服较多而洗换较少有利于人虱孳生及活动,战争、贫困等导致卫生条件差与本病流行相关。

  发病机制

  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一些免疫、变态反应。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立克次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立克次体散布到全身各器官的内皮细胞继续繁殖。病原体死亡,释放大量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立克次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其释放的毒素将引起全身的微循环障碍。临床则表现出组织器官受损的相应症状。病程第2周随着体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产生出现变态反应,使全身病变进一步加重。[1]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