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及IgA肾病...

2022.3.16

一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及IgA肾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59岁。因左下肢肿胀40d,右下肢及右上肢肿胀10d伴局部皮肤感觉障碍于2014年10月入院。

 

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考虑软组织炎性反应,行左侧小腿开窗减压术并抗感染、利尿等治疗,症状缓解。HBsAg阳性30年,未抗病毒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颜面部轻度肿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心脏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胀肢体均呈凹陷性水肿,左上肢多处瘀斑,可触及大小不等皮下结节,右上肢皮肤损伤以腕部为甚,下肢皮肤损伤多发于小腿,双侧足踝部皮肤干燥、脱皮,新生皮肤组织光整,无溃疡、瘢痕;四肢均无疼痛、活动障碍。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1X109/L,红细胞计数3.24X1012/L,Hb114g/L,血小板计数144X109/L;ALT 9 U/L,AST 17 U/L,白蛋白21.1 g/L;D-一聚体7.89 ug/mL,纤维蛋白原4.7g/L;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 DNA 1.54X107 IU/mL,抗-HCV阴性;冷球蛋白阴性,抗-HIV阴性;红细胞沉降率18 mm/1h,C反应蛋白74.04 mg/L,补体C3 1.05 g/L,补体C4 0.256 g/L,类风湿因子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核周型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阴性,β-糖蛋白1抗体阴性;尿隐血(十十十),尿蛋白5.51g/d。

 

皮肤疱液细菌培养(含真菌)阴性;胸部X线片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未见异常。上肢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见图1。

 

1647394389332129.jpg


皮肤组织蜡块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皮肤组织及血管壁抗原沉积,且以后者为著,见图2。

 

皮肤组织蜡块标本提取HBVDNA,采用Sanger法检测PCR扩增产物:HBV基因B型,HBV-C区C1858T、G1896A、A2189C位点突变;HBV-S、P区未示突变。


 1647394390471405.jpg


诊断为:HBV相关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并肾病综合征。

 

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前列地尔、白蛋白等治疗效果不佳,遂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d,症状改善后逐渐停用,复查肝、肾功能正常后出院,查出院1周后因全身水肿入当地医院,白蛋白21.1g/L;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弱阳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HBVDNA2.34X107TU/mL;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1:10。

 

肾穿刺病理示:毛细血管增生性IgA肾病。经抗病毒、利尿等支持治疗后好转,HBVDNA 5.07 X 105 TU/mL。出院继续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缬沙坦80mg/d。至2015年3月症状已改善,肝、肾功能正常。

 

讨论

 

HBV相关结节性多动脉炎和肾小球肾炎的研究已有较多文献报道,探讨了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我国于1989年提出了HBV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建议。本例患者诊断依据有:①皮肤病灶活组织检查结果,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②HBV血清标志物阳性;

 

③排除其他继发性皮肤血管炎;

 

④皮肤标本中检测到HBsAg、HBcAg沉淀及HBVDNA。患者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说明皮肤血管炎可能与HBVC区突变导致的HBcAg结构改变所诱发的免疫复合物沉淀有关。

 

此外,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毛细血管增生性IgA肾病。研究证实,IgA肾病是成人HBV-诱发的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发病机制可能与HBV及其免疫复合物诱发的肾小球IgA沉淀有关。

 

目前,对乙型肝炎肝外表现的治疗方案尚不明确,免疫抑制剂仅用于早期缓解症状,抗HBV治疗作为基础及维持治疗。基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可加重肝损伤,这可能与干扰素诱导激活具有细胞毒性的细胞免疫后,加剧感染肝细胞凋亡有关。

 

本例患者因经济条件较差,未选择指南推荐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而选择了阿德福韦酯,并于皮肤损害进展期给予激素冲击治疗,亦取得良好效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