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报告会召开 聚焦食品安全检测

2016.12.29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28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详见:中仪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成立),揭牌仪式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举行,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学术报告会。在下午的学术报告会上,6位报告人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121036_201612291144032.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培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带来题为《食品黄曲霉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发》的报告。李培武介绍了食品真菌毒素及危害、黄曲霉毒素免疫快检技术与仪器、真菌毒素免疫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三方面内容。

  具有致癌作用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赫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杂色曲霉毒素等,黄曲霉毒素(AFT)毒性最强,危害极大。限量日趋严格,对于检测灵敏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食品真菌毒素检测,迫切需要高灵敏的检测技术,从而保障消费安全。

  目前,针对食品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薄板层析法、酶联免疫法、生物鉴定法和液质联用法,但均不能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制约高灵敏检测的三大瓶颈难题主要是:1、毒性大免疫原性差,杂交瘤细胞极易衰亡;2、抗体创新盲目、亲和力低、特异性差;3、探针信号弱、检测灵敏度差、假阳性高。随后,李培武介绍了在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发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发明杂交瘤融合与单克隆化一步式筛选法,揭示了特异识别分子机制(黄曲霉毒素为例);创制出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抗体;创建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系列免疫试剂盒及检测仪器。

  对于真菌毒素确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李培武认为有以下三点:1、免疫在线前处理、在线检测技术-简化提取纯化;2、LC-MSn-谱库/筛查/同位素稀释技术;3、多组分信号解析技术-化学计量学应用。

121036_201612291144031.jpg

岛津公司市场部 姜啸龙

  岛津公司市场部姜啸龙带来题为《打破色谱界限,应对复杂分析---食品中矿物油残留分析解决方案》的报告。姜啸龙在报告中介绍了应用岛津LC-GC配置、三重四极杆产品、旗舰级配置5D Ultra-e(LC-GC×GC-MS/MS)等解决食品中矿物油检测问题。

121036_201612291144035.jpg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王周平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周平带来题为《基于适配体探针的食品危害物生物检测新方法研究》的报告。王周平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适配体及其优势,随后介绍了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寡核苷酸等适配体的筛选过程。最后介绍了基于适配体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和食品危害物检测方法。

121036_201612291144036.jp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张峰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张峰带来题为《食品中化学风险物质的软电离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的报告。张峰提到,目前食品中化学有害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由靶标分析向非靶标筛查过渡,靶标检测方法的研究明显落后于新型替代品(通常是结构类似物)的研发。

  随后,张峰介绍了包括杂环胺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增香剂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卷烟检测中的应用、栀子黄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方便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等内容。

121036_201612291144033.jpg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闵顺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闵顺耕带来题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展》的报告。闵顺耕介绍了,目前近红外仪器的研发整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实验室仪器的小型化(便携FT-NIR);手持仪器、专用化仪器、低成本(MEMS—NIR、微型FT—NIR、LVF—NIR);显微成像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仪;时间分辨与空间分辨近红外光谱仪;在线分析近红外光谱仪。

  随后闵顺耕介绍了近红外相关算法研究及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展望。

  闵顺耕从近红外在医学,在线分析、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大数据应用与近红外进入社区,近红外成像几个方面对近红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121036_201612291144034.jpg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孙金龙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金龙带来题为《面向物流链的产品开发管理》的报告。孙金龙结合普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了面向物流链的产品开发实践经验以及取得的收益,并分享了管理过程中的感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