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型冠状病毒荧光PCR引物探针设计之我见(三)

2021.7.05

 4、二聚体

设计时通常将二聚体(自身二聚体或配对二聚体)控制在dG>-5.0kc/m, 最好dG>-3.6 kc/m。从图8显示的三套引物探针的自身二聚体可见,第二套的探针具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自身二聚体(dG=-13.1kc/m),第二套的上游引物N2F有一个稳定的自身二聚体(dG=-9.3kc/m),第三套下游引物具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自身二聚体(dG=-7.0kc/m)。

图9显示,美国CDC的第二套引物探针具有比较稳定的配对二聚体(dG=-9.0kc/m)。图10显示第三套有两个比较稳定的配对二聚体(dG=-10.1kc/m)。

图8:美国CDC基因引物和探针的自身二聚体


图9:美国CDC第二套引物探针的配对二聚体


图10:USCDC第三套引物探针配对二聚体

此外,当采用一管多检(多重PCR)时,即一管同时检测多个位点或多种病菌时,还要考虑不同位点之间的引物探针的配对二聚体。例如第一套和第二套组合时(图11),第一套的正向引物和第二套的探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配对二聚体(dG=-8.3kc/m)。第一套和第三套组合时(图12),第一套的探针和第三套的正向引物有一个稳定的二聚体(dG=-12.2kc/m)。第二套和第三套组合时,第二套的上游引物和第三套的上、下游引物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二聚体(dG=-7.0kc/m图13)。

图11:美国CDC N基因第一套和第二套配对二聚体


图12:美国CDC N基因第一套和第三套配对二聚体


图13:美国CDC N基因第二套和第三套配对二聚体

综上所述,美国CDC设计的三套引物探针,位置的选择及Tm值的设计均比较合理,但是二级结构比较稳定。第一套的反向引物N1R存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夹(dG=-2.3kc/m,图7)。第二套探针的自身二聚体非常稳定(dG=-13.1kc/m,图8),上游引物自身二聚体也比较稳定(dG=-9.3kc/m,,图8),比较稳定的配对二聚体比较多(dG=-6.8 ~ 9.0kc/m,图9),引物和探针的利用效率会比较低。第三套探针N3P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夹(dG=-1.3kc/m,图7),探针和引物值均有相对稳定的配对二聚体(图10)。

四、结果的判断

美国CDC提出对结果的判断意见,认为只有当三个位点同时扩增曲线超过域值才能判断为阳性(如图11)。

笔者认为这种判别是没有理论依据的。Taqman探针法荧光PCR除一对特异的引物以外还有一条特异的探针,基于设计的非特异性扩增的理论概率是非常小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以美国CDC的第一套引物探针为例,从图1可见,上游引物处SARS病毒有一个3-bp的插入,是不可能扩增的,蝙蝠病毒在上游引物有4个突变,探针有1个突变,下游引物有5个突变,理论上由于错配检测出最接近的蝙蝠序列(假阳性)的概率为(1/4)10=9.5367x10-7。如果出现假阳性,最大可能性是交叉污染或气溶胶污染。正确的判断应该是,上述三个位点至少一个位点的扩增曲线超过了域值,即可判断病例为阳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荧光PCR检测试剂大多数也只使用一个位点。

五、结论和建议

引物探针的设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假阴性(漏检),同时保证特异性(避免假阳性),所以要选择组内(需要检出的序列)保守(即尽量避开突变或采用简并序列)、组间(对照序列)特异的区域,同时尽可能提高反应中引物和探针的利用效率。笔者认为参数的重要性依次是引物探针的位置、探针的发夹结构、探针对上游引物的相对位置、Tm值、引物发夹、二聚体。

笔者对WHO发表的来自七个国家设计的引物探针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缺陷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

1) 不特异(德国的E基因、香港大学Orf1b基因);

2) 探针的发夹结构稳定(中国CDC Orf1ab基因的探针、德国的SARS RdRP基因探针P1、香港大学N基因的探针);

3) 引物和探针的相对位置不合理(中国CDC的N基因、德国的E基因、香港大学的Orf1b基因及E基因(设计在反链上)、日本的N基因);

4) Tm值不合理(中国CDC的N基因及Orf1ab基因、德国的SARS RdRP基因及E基因、香港大学的Orf1b基因及N基因、日本的N基因、泰国的N基因);

5) 引物的发夹结构稳定(美国CDC N基因第一套的反向引物、香港大学Orf1b基因的正向及反向引物、香港大学N基因的正向引物);

6) 引物探针的自身二聚体稳定(中国CDC Orf1ab基因反向引物、美国CDC的N基因第二套的探针N2P、德国的E基因探针P1、香港大学的N基因正向引物及探针);

7) 引物探针的配对二聚体稳定(中国CDC的N基因、美国N基因第二和第三套、德国的E基因)。


笔者认为存在稳定的发夹结构的探针基本不可以用。探针离上游引物太远的扩增效率低,很难通过优化来提高效率,应该尽可能避免。其他二级结构可能通过添加PCR促进剂或加入过量的组分(引物探针、Taq酶等)得到改善,Tm值不理想可以通过调整退火和延伸的温度,但是象以上一些设计的引物和探针Tm值几乎一样,是不合理的,应该避免。

实际上,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与最接近的蝙蝠冠状病毒的差异达到4%,与SARS病毒的差异达到20%,而目前的数据显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内部的差异非常小,约为十万分之三(3.3x10-5),在基因组中或在N基因及Orf1ab基因中均有很多区域可以设计特异的、高效率的引物探针用于荧光PCR检测试剂的开发应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科学技术面前没有真正的捷径可走。科学地设计引物探针是开发荧光PCR检测试剂的基础,是保证试剂盒灵敏度及特异性最基本的要素。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资源,建议行业内的厂家,严格按照荧光PCR技术引物探针设计的原则开发新型冠状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


推荐
关闭